岳阳市4项改革去年为企业直接节省成本1.2亿元,今年又出台减负降本增效40条举措—— 软实力带来高效益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卢盈颖
5月14日,中国石化岳阳地区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个总投资357亿元、湖南迄今为止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为何青睐岳阳?
“既有岳阳是‘石化之城’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被该市‘低成本、高效率’的营商环境软实力所吸引。”中国石化岳阳地区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
近年来,岳阳市对标学习海南、上海等改革开放高地的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去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二,6个县市全部进入先进行列,荣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营商环境软实力为岳阳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高效益。
吸引力越来越强
从湘江到长江的黄金水道,货船终年川流不息。城陵矶新港码头是这条黄金水道最繁忙的集散地。今年一季度,城陵矶口岸汽车、冻品、粮食、水果货运量大幅增长。
增长的背后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岳阳海关积极开展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政策试点,帮助和鼓励企业推广跨境外贸货物通过海运集装箱进口,每个集装箱货物运输可节约运费约200元。
去年,岳阳市形成的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等4项改革获批国家级试点或典型经验推广,为企业直接节省成本1.2亿元。
深入推进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岳阳率先在全国打造“城市码+政务服务”集成应用新模式,在全省首推无证明城市建设、首设亲企服务中心、首创首席数据官制度,全市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办结率提升至90%以上。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创举,让岳阳的吸引力越来越强。2023年,岳阳市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项目分别达到545个、559个、523个,新设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长12.57%。
降本增效让企业赚钱
4月16日,岳阳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会,出台减负降本增效40条改革措施,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岳阳新名片。
在成本上做减法。40条改革措施聚焦“降低成本”这一核心,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公用服务成本、用工成本、法治成本等7大方面,下大力气推动用水、用电、用能、用地、融资等要素成本下降。
目前,岳阳市正通过发挥城陵矶港通江达海的水运优势,打造“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公转水”,降低全省物流成本。
在效能上做加法。岳阳市以“数”赋能,帮助企业节省办事时间、提升办事效率。“以前办理个人股权变更业务,需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只需在1个窗口提交1套材料,半天时间就办好了。”5月8日,岳阳妙方商务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辉对政务部门的办事效率频频点赞。
在服务上做乘法。岳阳市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为企业精准画像,采取“一企一案”“一需一策”模式,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精准化贴心服务。通过强化法治保障,推进“营商清风101”专项行动,出台十条负面清单,让企业安心地在岳阳发展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