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甲:虫中“猎豹”却常跑“断片儿”

夏天到了!又到了去野外观察昆虫的好时候。说起初夏常见的酷炫虫,就必须提到虎甲啦!
干饭能手
虎甲,是昆虫纲鞘翅目虎甲科昆虫的统称。目前全世界已知2600余种,我国已知160余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无论是雨林还是沙漠都有它们的存在。
在秦岭中,芽斑虎甲和中华虎甲比较常见。芽斑虎甲一年一代,4月初开始纷纷羽化,到5月中旬成虫就几乎见不到了。中华虎甲成虫发生周期较长,最早4月份就能见到成虫的身影,最晚则到10月份。
听说螳螂干饭要用一对钳子?虎甲:换我来,一张嘴就够了!
作为肉食性昆虫,虎甲可以说是相当彪悍了,它们的捕食利器就是强壮的大颚。这对锋利如同绞肉机一样的大颚,绞杀猎物简直轻而易举。围观虎甲捕食能够发现:从捕杀猎物到吃光咽尽,整个流程用一张嘴就搞定了,完全不需要前足的协助!
其实,虎甲口器的结构非常精巧复杂:上颚锋利又粗壮,内部带有锋利的锯齿结构;下颚较上颚小了一号,内部同样布满了锯齿结构。进食时两对颚交替使用,就算不用前足“擒拿”猎物也能将它们锁死,使之无法逃脱。作为一名优秀的猎手,虎甲会主动出击追杀猎物,不像螳螂一样伪装起来伏击猎物。
速度之王
疾驰和翱翔一样都不能少,虽然虎甲长得漂亮,但我们在野外遇到它们时,却很难观察它们。这是由于它们跑得太快了,经常是还没看清它就没影了。虎甲是虫中“猎豹”,奔跑速度几乎“无虫能及”——可以达到每秒钟移动体长的171倍。如果将某只特定的足从抬起到落下算作“跑了一步”的话,六只足的虎甲跑三步只需要0.3秒。
跑这么快还要得益于虎甲的大长腿,这使它们“稍稍一迈腿”就能“跨出一大步”。大长腿不仅跑步好使,还能“搓搓背、搓搓脚”,为自己的鞘翅、足做清洁,非常灵巧!
除了跑得快,在拥有厚重“盔甲”的鞘翅目家族中,虎甲算是很会飞的。起飞时,它们先会将用于保护身体的鞘翅张开,将用于飞翔的膜翅伸展出来。
之前有小朋友问我:“虎甲跑这么快能抓到蟑螂吗?”别的品种不好说,中华虎甲抓德国小蠊(北方蟑螂)是非常轻松的!它们曾经在我面前5秒钟分出胜负,快到几乎没有看清追逐过程。
经常卡顿
虽然虎甲有着极高的移动速度,却也有个bug!那就是虎甲在急速奔跑的时候,复眼收集到的大量影像资料使得大脑在短时间内反应不过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CPU处理器不行,会导致短暂的死机,两眼一抹黑!它就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定位猎物或思考自己的路线。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虎甲跑着跑着,或者飞着飞着就卡顿了,如果它恰好在人前面跑,就会让人觉得这小家伙在给自己“引路”,跑一会还会停下来等等人!这就是虎甲“引路虫”别名的来历。
虎甲有时候会“站起来支个脖子”待上一会,其实是用高视角观察环境。但这个动作看起来非常像在“思考虫生”。好多人在爬山的时候总能迎面撞见这个样子的虎甲,就寻思着这小家伙胆儿挺肥啊!没见过敢挡在路上不怕鞋底的虫啊!于是“拦路虎”这一名字就诞生了。
完全变态
从小就是狠角色,虎甲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虎甲的幼虫长得很有特点:扎实的大扁头、锋利的大颚、背上的倒钩……看起来不怎么好惹的样子。与虎甲成虫一样,幼虫也是吃肉的狠角色,它们会在沙地上开一个垂直的洞作为自己的巢穴,大部分时间将身体全部埋到洞下面,只露出扁平的头部。扁平的头部与地面平行,只要它一动不动,就会被当作一个地上不起眼的小扁石头,所以,路过的小昆虫一般都不会注意到它,这就给了它伏击猎物的机会!
幼虫一旦感知到猎物经过便迅速将其钳住拖进洞中。虽然视力较差,但发达的感觉毛贴近沙子,使它们拥有极强的感知力,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猎物。幼虫胸部驼起,腹部弯曲,外形好似骆驼,全身长毛,第五腹节背面隆起,并长有一对逆钩,在洞中保持垂直于地平面的姿势。身上的毛发增强了它们在沙洞中的阻力,而背上的逆钩将它们牢牢“锁死”在洞中,能快速将猎物拖到洞中,不至于在猎物挣扎时被拖出去。
真是非常实用又“聪明”的长相呀! 解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