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1亿年!“撞脸”巧克力脆筒

山西省阳泉市水泉沟村和荫营镇一带,有一个3.1亿年前的木化石群。2022年开始,科研人员就持续在这里发掘、研究。近日,他们新发现了大量鳞木类化石,这也是目前我国古生物化石发掘中保存最完整的鳞木矿化标本。
“撞脸”巧克力脆筒
3.1亿年前鳞木类化石长这样
图片
鳞木,是生活在古生代晚期的一种已灭绝的远古石松纲植物。
从发掘现场采集的两块鳞木化石,凹凸不平,一片挨着一片。不仅如此,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各不相同,一个是竖着的,另一个是横着的。
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白志君介绍,不同排列方式反映出不同的鳞木种类,反映了当时鳞木的多样性。
图片
这两件鳞木化石,一个呈平面,一个呈立体形态。平面的这件化石当时埋藏条件不好,已经变成一层煤炭了。立体的鳞木化石保存环境很特殊,是在半咸水的盐水里,隔绝了腐烂的过程,被矿物质填充,形成了钙化的鳞木化石。目前国内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凸显出阳泉石炭纪矿化木化石的珍贵。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近十种鳞木类化石,集中在距今3.1亿~2.9亿年之间,也就是石炭纪,这是地球上形成大规模茂密森林并孕育煤炭资源的重要时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 王军:这是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完整的鳞木矿化标本。首先是科学上的价值,比如说人们都知道煤是植物形成的,那究竟是什么植物形成的?传统上的标本让我们难以达到研究深度,而现在这种化石材料就能明确、清楚地展示这是什么物种。
不戴手套触摸
会破坏古生物化石吗?
科研人员触摸古生物化石时没戴手套,会对化石造成破坏吗?
专家表示,古生物科考和文物考古不同,文物大多保存在松软的土层中,而化石保存在坚硬的岩层里。由于文物年代较近,可以做碳-14测年,或检测物质组成,一些文物也容易受到汗液的侵蚀,所以触摸时要佩戴手套。而古生物化石在地下埋藏较久,本身已经是岩石,清理杂土或者用胶水加固时,佩戴手套会操作不便,所以接触古生物化石时不需要佩戴手套。
显微镜下木化石长啥样?
除了树木的种类,木化石群还揭开了3.1亿年前植物的哪些秘密?研究人员使用显微镜,将鳞木类化石、科达类木化石的内部微观结构放大数百倍,又将有哪些细节展现在我们面前?戳视频,一起来看看↓
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 白志君:在显微镜下看,距今3.1亿年的鳞木化石保留了树木髓部的木质结构,现在科学家正在实验室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据了解,中科院对阳泉3.1亿年前木化石群进一步研究分析后,科研人员在树木内部发现了数量可观、结构精美的化石真菌和大量疑似甲螨粪便的化石;而且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扎根在另一种树木内部的“哺育木”现象。
图片
一棵倒伏的大树
竟能推测出大海的方向?
在山西阳泉3.1亿年前的木化石群发掘现场,科研人员还发现了目前国内个体最大的科达类木化石,距今约2.95亿年。那么,科达是一种什么植物?科达类木化石又有哪些科考价值?
据了解,科达是一类已经绝灭的裸子植物,多为高大的乔木,也是重要的可以形成煤炭的植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通过相关复原技术,推测这株科达木在当时大约有43.5米高。专家介绍,这棵树倒的方向朝东,反映了当时水流的方向是由西向东,推测当时大海可能就在阳泉东南方向。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