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闫满党建工作区:党建引领,兴产业、抓治理、促振兴

仲春时景好,草木渐舒荣。走进章丘区官庄街道闫满党建工作区,亩亩麦田映衬远处绵绵青山,绿意盎然蕴丰收。沿路而行,绿树红花,小景观别致有趣。红旗飘扬,文明实践广场上村民们三五成群围坐一起,唠嗑聊天,惬意舒畅……
官庄街道闫满党建工作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三Yan三Man”为支撑载体,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兴产业、抓治理、促振兴,田畴沃野间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跃然而出。
以“严”为首,做好主心骨
让干部“满”腔热枕
党建工作区党委做为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要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首要职责。闫满党建工作区坚持以强化基层党建为着力点,持续强基固本,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激活乡村治理“新引擎”。
建强村级“头雁队伍”,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建立健全党建指导员制度,各村党建指导员定期到村召开党建例会、定期检点党建工作、定期指导支部开展工作。通过开展争星晋位擂台赛、乡村振兴大比武等活动,激励各村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依托村级年度公开承诺事项,办好52件民生实事,全面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同时,通过开办乡村微夜校、我来讲党课、支部书记话发展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运用好党员积分制,调动党员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图片
激活发展“融合细胞”,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闫满党建工作区结合工作实际,率先推动辖区阎满村、郑家寨村、东矾硫村、鑫阳村等4个优调村融合发展,实现坐班值班、产业发展、议事决策等全方位深度融合,打破自然村界限,让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同频共振,真正实现优调村从“形合”到“神合”,从“面合”到“心合”,大大提高党员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提升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落笔写好融合发展这个命题作文。
开展党员“四色走访”,提升基层组织向心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构建“党建工作区一村党组织一网格党支部一党员联系户”工作体系,以13个自然村为单位划分185个微网格,微网格员由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担任,网格员和党员每人联系10-20户群众,按照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色分类”原则划分联系群众,引导党员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美丽乡村守护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群众工作监督员。
以“言”为基,打通服务路
让群众心“满”愿足
闫满党建工作区坚持以“大党建”引领基层“微治理”,织牢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发力,通过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全覆盖,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线上“马上办”。一个二维码知民情: 进一步完善“您点单,我来办”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点单线下结单,形成党委指挥、接诉即应、精准派单、限时办结、反馈评价的高效闭环处理流程。目前,共收到政策咨询、低保办理、邻里纠纷等各类急难愁盼工单260余件,目前已办理完成248件,群众满意率达98%。一个交流群听民声:指导各村建立“红色管家”服务交流群,群众有需求实时在线反映,村干部、党员骨干主动认领、迅速解决,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实现“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零延时”回应群众诉求。
图片
线下“兜底办”。一个便民服务点解民忧:打造党建工作区便民服务点,实现人社、医保、军退、民政等服务事项“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服务。一个下村服务日纾民困:把每周三定为“下村服务日”,党建指导员到村里集中办公,开展入户走访,面对面征求群众对村级发展的想法和建议,为群众排忧解难、答疑解惑。一支志愿者队伍暖民心:成立“缤纷四季、志行闫满”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领域、上门式、一站式、精准化、面对面的志愿服务模式。
以“研”为本,做强产业链
让乡村春色“满”园
闫满党建工作区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谋划三大片区,以特色高效做大产业规模、以集约集聚提高产业效益,力争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的良好格局,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图片
三产融合,打造富民强村闫满样板。整合肉牛养殖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建设肉牛小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山东浩利畜牧养殖和山东保和肉牛养殖项目为发展重点,带动群众发展以鲁西黄牛和西门塔尔品牌为主的肉牛养殖业,截至目前肉牛养殖户达到43家、规模厂达到6家,存栏6000余头,将建成集肉牛养殖、屠宰、分割、加工、冷链、销售、运输等为一体的肉牛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闭环,肉牛小镇初具规模,带动村级增收30余万元。依托项目建设,盘活闲置资产、做好项目服务,打造工业发展样板区。完成长申地拆迁给发展留出更多空间,依托济钢新材料、宏跃、中粉砼业等企业建设建材园区;依托东部物流园建设物流服务园区;盘活任家工业园区,推动建设青龙山工业园;依托重型装备产业园、钢铁市场建设以古宅、王官、郑家、任家为模块的发展区域。依托东矾硫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挖掘古村文化,发展民宿经济,打造农文旅融合带动区。以古民居文化为亮点,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集生态采摘、农事体验、古村观光、研学拓展于一体的特色休闲乡村游路线,带动村集体增收。
村企共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依托街道“产业发展顾问+党建工作区”模式,探索打造“街道-党建工作区-村-企业”四方联动闫满模式,建立企业和村“共商、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工作区13个村和15家企业结对共建。企业结合各村地域特点、产业优势、群众诉求,为村级发展指路子、出点子,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各村为企业做好服务,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村企共建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段婷婷 通讯员 孟凡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