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重在“后半篇文章” | 山水洲城记

“从2024年暑假开始,浏阳取消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证明,并同步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近日,一则《浏阳今年暑假起取消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证明》的报道备受关注。
一到寒暑假,前去社区开具“社会实践证明”的学生和家长纷至沓来。特别是开学前夕,“扎堆”盖章现象尤为突出,其中一些并未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也来申请盖章。长期以来,社区在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随意盖章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出具各类“奇葩证明”,被群众戏称为“社区万能章”。
在麓山君看来,浏阳“取消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证明”的背后,是地方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一个缩影。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当前,基层工作不仅要承担上级各部门各条线的任务,又要直接与成千上万的群众打交道,处理千头万绪的信息和各类纷繁复杂的“鸡毛蒜皮”。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为基层减负赋能,长沙出手了!长沙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双向发力,以实际行动为基层减负、松绑,积累了不少好经验。
——给随意挂牌“熄火”。除了规范社区证明事项,浏阳还大力整治“滥挂牌”现象。过去,浏阳市高坪镇船仓村党建服务中心屋里屋外大大小小近20块牌子,如今多余的牌子悉数被摘下。“规范挂牌后,墙面清爽了,群众来办事一目了然,直接就能找到地方,村上减负了,村干部们可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办事效率和提供优质服务上。”船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贝远新对麓山君说。
——给材料报表“挤水”。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周报……这报那表,一个都少不了,不少社区基层工作者自嘲是“表哥表姐”,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守在电脑前处理各种报表是工作常态。围绕给“表哥表姐”减负,开福区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推出“政务助手”,覆盖全区16个街道118个社区(村),通过大数据赋能“一表化百表”,逾70%数据录入工作负担被减省,基层工作人员腾出更多时间下沉网格开展工作。
——给督查检查“瘦身”。督查考核,是检验工作任务落实质量的有效方式。但督查检查的指标一多,基层干部难免就要陷入“迎检”“做材料”“编数字”“拍照留痕”之中。如何不断增强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雨花区探索出台区级层面督查检查工作“十个一律”,在无计划不督、无程序不督、无问题不督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区级层面督查检查的方式、途径及纪律,切实减少督查检查对基层工作的影响;调整优化“三零”社区(村)指标体系,规范全区性考核,部门承担的行业主管责任原则上不落到街镇,不得对社区设置考核指标;坚持“反向考”,落实“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由街道(镇)对区直部门“应哨”进行反向评价计分。
——给职责权限“划界”。长沙市12345政务热线为基层降量减负、赋能增效,着眼于明晰工单派发机制,大大减少街道(乡镇)、社区(村)因“属地责任”而收到工单的情况。“像一些以往困扰社区的路灯不亮的问题,可以直接派往职能部门处理了,真的松了一口气。”芙蓉区文艺路街道识字里社区党委书记符虹曌告诉麓山君,“12345”热线派单现在取消了社区的账号,只派到街道一级,扯皮的事少了,社区可以集中精力为群众做好服务。
——给指尖之负“解压”。5月初晴,长沙县安沙镇万家铺村党总支书记童畅在村内河道沿岸巡查河道及周边水环境。与以往不同的是,作为村级河长的他,如今不再需要登录相关App“打卡留痕”了。“以前,我们村级河长要求每个月要打卡四次,现在不用打卡了,工作更高效了。”
——给一线团队“充能”。雨花区针对部分单位“短期占有”甚至“长期使用”抽借调人员,加剧基层“失血”现象,出台《雨花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借抽调人员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加强借抽调人员规范管理,从源头防范长期借调、巧立名目违规借调等情形。
图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在着眼深化减负增效的同时,强调“社区工作者要增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把减负成效转化成办实事、解难题的服务实效。”
持之以恒把减负工作抓好,既要写好减负的“前半篇文章”,又要写好增强服务实效的“后半篇文章”。只有全面“脱虚向实”,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
——从“当下改”到“长久立”。
为深入推进为基层减负赋能工作,芙蓉区纪委监委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其间,调研组深入街道、社区(村)、区直部门、企业门店,广泛接触干部群众,共访谈座谈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180余人,收集问题155个。调研组相关负责人对麓山君说,目前已督促整改到位15个问题,如芙蓉区无证照摩托车信息由社区摸排改为区交警大队在日常整治过程中进行收集;“放心肉”扫码工作不再纳入考核、不通报排名等。通过对基层减负典型问题的精准分析,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举措,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是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减负的良方。
——从“能力恐慌”到“遇事不慌”。
一些年轻的社区干部,对着电脑,写材料、制作表格很熟练,但和群众家长里短、促膝聊天时常感到无话可说;做好政策宣讲、策划社区活动、调解邻里纠纷、疏导家庭矛盾,甚至还要当快递员、维修工,基层工作线多面广,一忙起来恐怕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告别本领恐慌,就要给基层干部配备好用的“充电宝”,提升服务群众、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练就“真功夫”“硬本领”。如宁乡市黄材镇“青羊湖畔”大讲堂将镇域17个村(社区)作为实践教育的“微平台”,定期开展“青年说”“好师傅”“乐盈邻”“辣妹子”等4个常驻活动与N个调研实践活动,激励党员干部“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成效显著。
——从“单打独斗”到“系统支持”。
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基层治理”,助力效能提升。“启用‘政务助手’后,过去一个月综合检查,现在只需3天就能完成。”浏阳河街道前进社区党总支书记佘琳说,该社区有100余家企业、门店,涉及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燃气安全、户外广告招牌安全、消防安全检查10多项,填表以企业单位为基准,归总在一个表格即可;如果按过去拿原始纸质版表格去检查,一个月仅三个部门要检查,社区就要填约200多张检查表。
开福区以“网格+数据+安全”,让安全生产隐患整治专项行动效率倍增。利用前期采集沉淀的71万条人口、37.2万条房屋、4万条商户基础数据,基层摸排人员在系统中填报摸排表格时,只要轻点鼠标或者手机屏幕,就可以联动提取出数据源池内已有的相关需摸排填报信息,不用重复逐一录入。与此同时,“政务助手”与“吹哨报到”已实现平台互联互通,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吹哨”上报。截至目前,开福区已排查24000余家生产经营主体,摸排隐患数据9300余条,整改问题8100余个。
图片
如何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呢?麓山君有以下几点建议:
——“以上率下”和“刀刃向内”相结合。
俗话说“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是减负成效的关键,必须发挥“头雁效应”,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为全体党员当好示范、做好表率,到最基层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做到“以下看上查找根源,以上率下解决问题”,从群众普遍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起。
——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减负为实干“加速”。
基层工作最接近群众,将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将工作精力摆放到实际工作中,干事更有劲头,目标更清晰、服务更高效,让减负为实干“加速”。同时,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既要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减少陪会、迎检、考核、撰写汇报材料等内容,也要激活基层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越“减”越“重”。
——减负不是“减质”,更不是“减责”。
“减负”是减少“辛辛苦苦的形式主义”,但绝不是“减质”,更不是“减责”,要注重“量的减少”与“质的提升”有机结合。“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减负最重要的是卸去无效负担,但是对于必要工作,不仅不能精简,而且还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所以“减负”反而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总之,基层减负不是“一阵子的风”而是“一直做的事”,需持久用力、久久为功。唯此,才能为“小马”赋能,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才能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的氛围。
记者/刘丹 阳平
编辑/彭培成 校读/李乐
终审/沐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