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黑妮:桌上的小龙虾

从前,长沙一条街,全是吃小龙虾的饭馆,当今不但久经不衰,而且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图片
机场里真的要什么有什么,(在合法范围内)想吃什么也都能找到二三。
前些日子进了长江以南的机场准备返京,还没过海关就有点饿,过去一看:汉堡王,江南小笼包,炸鸡,三明治咖啡……很多选择。当地特色小吃最吸引人,小笼包铺子的桌子不断翻台,几乎到了等座的地步。
包子铺子里坐得越满,人就越想去,有点羊群效应。买完小票,趁一位客人吃完刚抬腿,我就把小箱子滚到椅子跟前。服务员很麻利地把桌子一抹,剩余的碗盘摞起端走,就等小笼包上桌了。快餐也能弄出个饭馆的架势:搁酱油、醋的鸳鸯碟,放姜丝的小圆盘还带小蓝花,加上辣椒油、调羹。虽是自选,取了都摆在桌面,却很是那么一回事。只可惜人流太快,小笼包的皮儿没全熟透,说一下也立即更换,服务没得说,以致我吃完小笼包还叫了一杯手打柠檬茶,为的是在这个宜人的小空间多待一会儿。
小笼包铺子的客流一阵阵,不一会儿就空出了桌,五六位推着大箱的年轻人见有空桌,不禁欢呼着坐下,叫了带汤的两碗馄饨,然后,原来行李推车的上上下下都挂着大小不等的塑料袋,袋子被拎到桌子上,塑料袋“稀里哗啦”一开,麻辣的浓烈登时占据了小笼包铺子。辣糊里头有乾坤:红油小龙虾!一转眼,几位客官都戴上了一次性手套,开吃了。几个透明塑料袋里装着百十只小龙虾,红彤彤,热辣辣,以及剩下的也是红的虾皮塑料袋,满满地挤在四方桌上,餐桌有如一块红色的猪皮冻。
青年吃得开心,谈笑风生。也没令他人不快。不过 ,这类活动要是在家或在专吃麻辣小龙虾的饭馆餐厅举行,是否就不令他们那么尽兴了呢?还是小龙虾太好吃了,走哪都得吃?哪里还管什么在哪儿!十年前,不,几乎是二十年前,长沙一条街,全是吃小龙虾的饭馆,当今不但久经不衰,而且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那就这么着:把这几位年轻人请过来,四方桌摆上,好好吃一次正宗的麻辣小龙虾,就在用脸盆盛麻辣小龙虾的胜地长沙。吃者也这么兴高采烈地边吃边聊天边往塑料袋里放,塑料袋最后装满。摆成方阵,小笼包铺子那张桌子似的红色猪皮冻就产生了。这叫行为艺术,之前没人做的话,我宣布,鄙人这个行为艺术的主意可以转让,给谁都行。比如四月底首届长沙潮宗街举办“长沙别不睡”。哈哈。(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