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小事|九龙城区议员林博:十年致力旧楼重建,倾心传达市民心声

在香港第七届区议会选举中,九龙城区议员林博以无党派身份参选而胜出。从政十年来未加入任何政团,他说:“香港的政治声音非常多元,我只希望专注倾听市民的心声,将他们的声音原汁原味地传达给政府。”
林博常年奔走在一幢幢年久失修的旧楼宇之间,在致力推促旧楼重建的工作中践行着自己的政治理念。
图片
力啃旧楼重建“硬骨头” 
2023年,香港特区政府地政总署宣布收回土瓜湾土瓜湾道/荣光街的土地,推进市区重建项目。该项目地盘总面积约6592平方米,计划重建为住宅用途,并配备零售/商业设施、地下停车场及上下客货设施。项目还包括政府、机构或社区设施,并将进行道路改善工程。
图片
据悉,目前全港有1100幢70年楼龄以上的旧楼,主要集中在九龙城、深水埗和佐敦等地。这些地区旧楼林立,虽然破旧不堪,但多年来未能重建。其中土瓜湾是典型的收购“死结”,即使楼宇失修,大量居民渴望重建,但因业权分散和项目重建价值不高,多年来无法启动收购。
土瓜湾道/荣光街正是林博所管辖的区域之一,上任后,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挥区议员“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功能,协助特区政府与当地居民处理重建事宜。记者随林博到达一栋即将被收购的唐楼,看到每个门上都贴有“此乃市区重建局物业,请勿擅闯及擅自使用”的告示,此外,墙体损坏、破裂,水管与电线交错。多年来,林博一直致力于与居民共同争取旧区重建。
图片
在此居住多年的住户娜姐得知可以重建搬新楼,非常开心。她表示过程非常曲折,起初地政总署说她不符合资格,但在林博团队的协调和努力下,补充了所需资料,最终成功获批。娜姐开心地说:“今年1月28日,他们叫我去参加楼房抽签了。”
林博说:“自2013年至今,我已经走访了无数次唐楼(笔者注:一种在中国华南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及中国澳门地区,甚至东南亚一带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风格,不少混合了中式及西式建筑风格),希望帮助街坊改善生活,争取旧区重建,制定一个完整的规划。”他强调,区议会的职责是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处理地区事务及收集市民意见,区议员就是一座座桥梁。“我希望专注聆听市民的心声,将这些声音原汁原味地传达给政府,真正为市民争取权益,解决民生问题。”林博郑重地说。
图片
笃信背靠祖国有大发展
林博自幼在香港成长,大学时期选择回内地深造。他向记者透露,2008年他选择就读暨南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选择为他未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暨南大学是一所华侨大学,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这样的国际化环境让林博接触到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管理经验。举例来说,针对目前香港的垃圾征费问题,他会向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同学咨询,了解他们在各自国家或地区如何处理类似问题,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向市民进行宣传和教育的。“这些宝贵的信息,我会与我们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作为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参考。”林博表示。
多元文化融汇九龙城 
九龙城区,位于香港九龙中部,素有“小曼谷”之称,泰国、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元文化在此交融。比如今年4月份是泰国传统节日“宋干节”,九龙城当地便举办了“龙城美食泼水泰缤纷”嘉年华,泰式美食和泼水活动让市民和游客体验到独特的港式泰国文化。
“我们通过‘泰缤纷’活动来促进九龙城的经济复兴。”林博表示,许多不同国籍的人士都参与活动,他们都称赞美食非常好吃,并希望在各自国家的新年庆典中也能邀请其他市民参与。九龙城泼水节始于2002年,由在港定居的泰国人和相关团体在宋干节期间首次举办,延续至今成为九龙城的特色习俗。林博说,希望借此打造一个九龙城文化共融的平台。
记者在现场看到,嘉年华主场地九龙城区贾炳达道公园内设有十多个摊位,商家们穿着泰国传统服饰,双手合十用泰语向市民和游客问好;摊位上摆放了椰青、糯米饭、泰式烧烤等美食;舞台上,表演团队带来了泰国传统舞蹈和流行音乐,让人仿佛置身曼谷街头;居住在九龙城的泰国人还摆出了鲜花和佛像,迎接泰国新年。
尽管当天天气炎热,市民和游客的热情丝毫未减。在泼水活动场地内,大家衣着清凉、佩戴花环,拿着水枪相互“送上祝福”,直到全身湿透才停下来。林博向记者透露,他希望未来能够引入四面佛文化,打造更吸引居民的活动。
总策划|孙爱群
总统筹|蒋铮
执行统筹|王漫琪 李国辉
文字|王漫琪 梁源 李国辉
视频、图片|梁源 王漫琪(除署名外)
旁白|关朗臻
剪辑|黎杰文
海报|黎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