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视窗》 为改革者撑腰

当前,杭州正处于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发展迈上新起点的关键时刻,难关不会少,挑战何其多。
为此,杭州正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完善激励保护措施,进一步落实容错纠错、澄清查诬等机制,着力破解不愿担当、不想改革、不敢试错等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放下包袱、打消顾虑,轻装上阵、奋勇前行,营造干事创业的“沃土”。
图片
富阳区纪委监委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董公祠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盛亮亮 摄
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不是干部能力不够,也不是‘不想干’,而是‘不敢干’。做了容易出问题被问责,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富阳区常安镇党委书记徐华对此深有感触。去年,面对工业污染土地问题,镇党委曾提出通过“异地换土法”来修复,但因为没有具体政策依据,实际推进有顾虑。如何解决此类困境?这就要求组织给足干部“安全感”,让他们放开手、大胆干。富阳区最终对常安镇这项工作适用容错办法,帮助基层干部破除了干事的“思想障碍”,土壤修复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调动和保护干部的积极性,要求适时给干部“增压”和“减压”,使其始终保持在一种“常压”的工作状态。
各级组织对干部负责、为干部担当,是干部甩开膀子大胆干事的信心支撑。早在2015年,杭州就探索建立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并持续健全完善操作细则,形成了“容什么”“怎么容”“容后怎么办”等规范程序。2023年6月,省纪委机关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制定出台《浙江省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建立了“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干部敢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杭州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去年以来已实施容错纠错(含备案)事项40件,对118人实行容错免责或减责,树立起“为改革创新者容、为担当奋进者容”的鲜明导向。
为树牢“干部敢为、地方敢闯”的风向标,杭州还将澄清查诬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治生态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党员干部在推进省委、市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各项任务中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的,纪检监察机关第一时间予以澄清,充分发挥“澄清一人、激励一批、提振一片”的乘数效应。去年以来,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398名党员干部和38个组织开展澄清,查处诬告陷害11起11人。
与此同时,市纪委监委认真履行教育、激励犯错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探索“一人一策”回访教育方案,将回访教育与推动以案促改、压实主体责任、干部考核任用等工作相结合,在帮助受处分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同时,对相关单位暴露出来的制度、管理等层面问题,督促补齐制度短板、堵塞监管漏洞。
图片
余杭区纪委监委通过澄清查诬宣传、业务培训、主题活动开展等多种形式持续推动澄清查诬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图为该区仓前街道纪工委向受到失实举报干部送达《澄清通知书》。 陈薇 摄
图片
上城区纪委监委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通过谈心谈话、结对帮扶等方式,分层分类开展暖心回访,进一步做好做好澄清工作“后半篇文章”。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进行回访。 胡杭娇 摄
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顾虑
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正在爬坡过坎,社会治理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广大干部勇当“闯将”“尖兵”,在一线“冲锋陷阵”,也需要组织为他们提供“稳固后方”“坚强后盾”。
“我们调研发现,一些干部不愿干事并非能力欠缺,而是对大胆承担和动真碰硬之后可能面临的风险有所顾虑。”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蒋瑾表示,针对上述情形,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加强组织协调,打出健全容错纠错工作机制“组合拳”。
钱塘区一企业在相关项目审批中,因所需工程档案验收资料有缺项而迟迟未能通过审批。客观上补齐资料需要较长时间,企业因此可能错过重要机遇。该区有关单位经过多次会商研判,最终决定对该企业项目的审批予以容缺办理。在对上述单位违反程序审批情况进行的调查核实中,钱塘区纪委监委认为其初衷是为了高效服务企业,经办同志没有谋取私利,后续也持续跟踪监督工程档案验收情况,因此给予容错。
改革创新、干事创业,难免会有失误、差错。开展容错纠错,是化解干部“后顾之忧”、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顾虑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三个区分开来”在基层落实落地,要精准识别干部到底是“为公”还是“谋私”、是“过失”还是“故意”、“担当”还是“懈怠”、“敢为”还是“乱为”?市纪委监委着力探索全周期实施容错纠错与追责问责融合机制,编制操作流程图和配套文书模板,推动事前备案和事后调查相衔接。“有了这套流程图,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清晰明了,实施容错纠错也更加规范。”拱墅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组长朱宝庆说。
“推进容错纠错工作,杭州率先探索‘一事一议’事前备案机制,靠前回应干部诉求。特别是省里出台实施办法以来,我们迭代优化备案机制、完善配套制度,构建‘事前备案、事中监督、事后回溯’的容错纠错工作闭环,以组织担当促进干部敢为。”杭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王伟平说。
图片
萧山区纪委监委通过“面对面”宣传、巡回遍访走村入户等模式,对群众进行信访举报政策宣传,着力提高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进行信访举报。图为该区衙前镇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信访举报政策宣传活动。华兴桥 摄    
让“望难却步”变成“迎难而上”
干部“躺平”现象贻误事业发展,从根源剖析,既有缺乏干劲不愿负责的原因,也有害怕风险不敢担责的顾虑。让“慵懒躺平”的干部没有空间,帮担当作为的干部消除顾虑,要以问责倒逼真落实,以容错推动真干事。
市纪委监委派驻市经信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戴军,对去年市经信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申报工作记忆犹新。“申报试点城市对于杭州争取要素资源,助力数字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申报工作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按照正常流程很难推进的困境,我们多方研究后为试点项目指明了容错诉求事前备案的路径,让业务部门吃下‘定心丸’。”戴军说,容错诉求事前备案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让“望难却步”变成“迎难而上”,促使担当实干、能闯敢干、干净能干蔚然成风。
“容错纠错机制的核心在于平衡干部自主与约束之间的关系,既不放纵故意犯错,也不过分限制干部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意在鼓励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同时为其提供一定的容错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非主观性失误或错误,从而形成以纠错倒逼落实、以容错推动干事的良好监督格局。”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鑫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敢为、有为、善为,“杭州市纪委监委为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扎实勇气底气,打出了一套严管厚爱、激励担当的‘组合拳’,为构建激浊扬清的良好政治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纪委监委将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部署, 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有机统一,持续开展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巩固深化年’活动。”杭州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从预警提醒、澄清查诬、精准问责、容错纠错、回访教育等维度一体发力,从更深层次健全完善为干部担当作为的体制机制,从更高维度创新激励担当作为的实践途径,让干部打消顾虑、放下包袱,勤廉并重、敢闯敢干。
图片
淳安县纪委监委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约束并重,通过回访教育做实做细受处分党员干部监督、教育、激励工作,促使受访干部放下包袱,轻装前行。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清廉驿站开展暖心回访教育。 谢航凯 摄
钱塘快评 
对每一次改革创新报以掌声
改革是勇敢者的事业。改革是冲破现有的不适应的旧规则与传统束缚的探索,既需要非凡的勇气、不寻常的智慧,也需要突破某些条条框框的魄力。可以说,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拼的是智慧和格局,比的是定力和耐力,而归根结底,看的是担当的肩膀多硬多强。
关山重重,路途迢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与惊涛骇浪,躺平没有出路,等待没有前途,坚定“担当自信”,就是面对莫衷一是能定分止争,面对风险挑战能挺身而出,面对杂音噪音能勇往直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奋进新时代中创业创新、建功立业。
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不仅需要“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量能用材、用得其所,也要奖优惩劣、强化考核,为敢闯敢试的人“兜住底”。对敢于担当者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形成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突出正向激励,让有为者有位,营造鼓励创新、宽容挫折、容忍失败、推进改革的氛围。
为担当者担当,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如春草怒生;为负责者负责,敢于负责的干部才能如洪波涌起。对每一次改革创新报以掌声,如此,激发的将是“用贤无敌是长城”的用人气象,收获的将是“春潮拍岸千帆进”的事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