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大家谈丨李岳伍:评论要阐明是非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

图片
兵团日报社理论评论部原主任李岳伍 制图/彭婧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杨 长沙报道
“评论既要评头品足,更要论斤辩两,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阐明是非,讲清道理。”兵团日报社理论评论部原主任李岳伍说。
作为资深媒体人,李岳伍认为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的参赛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普遍政治站位高,责任意识强,观点鲜明,导向正确。
“在这些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品中,很多作品结合火热生活实际,激浊扬清,成风化人,发挥了舆论应有作用。涌现出一批思想深邃、立意高远、言辞犀利、雅俗共赏、催人奋进的好作品和文化精品。”李岳伍说。
参赛作品亮点频出
在李岳伍看来,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参赛作品亮点频出。
做到文以载道。参赛作品内容把控普遍较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很强,均能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促进社会进步、国家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很多作品讴歌先进、鞭挞落后,喊出了思想者的呐喊,表达了人民的关切、愿望和心声,疏解了情绪,提振了精神,凝聚了共识,聚合了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发挥出高水平。文章千古事,精益更求精。一些作品堪称精品。不仅在内容上把控得好,思想情绪饱满,而且在形式上表现得好,修辞上也很讲究,读之有绘画的可感、音乐的节律和诗书的意涵,不只是开卷有益,而且是教人击节称快。
发展高质量网络评论依然有进步空间
李岳伍认为,作为令人期待的评论“IP”,“好评中国”汇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澎湃能量,然而,想要实现网络评论高质量发展,依然有许多进步空间。
在内容上空洞乏味,树干多枝叶少。绝大多数参赛作品有很好的大局观,知道关心国家大事、各地大事,但是从选题上看,重大题材的占比过高,生活点滴的评论较少。大家都聚焦树干,却忽视了枝叶,文章也就难免会显得呆板、枯燥甚至空洞乏味。
“我们说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棵挺拔伟岸的大树,它的树干当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它也必然是枝繁叶茂的。所以,评论一下它的枝枝杈杈,乃至一花一叶,也是需要的。枝叶轻摇才曼妙,那样文章才容易鲜活起来,灵动起来,更接地气。”李岳伍说。
没有评起来,更没有论起来。评论离不开摆事实、讲道理、提希望。但是一些评论只是把事实往那里一堆,然后就说出结论,缺少中间的环节。评论评论,既要评头品足,好好评一评,更要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阐释一件事情之所以如此而非如彼的道理。要评起来论起来,调动受众的情绪,引发受众进一步思考。
网评优势发挥不足。网络时代,谁也没有工夫在那里“为求一字准,耐得半宵寒”,必须短平快。遗憾的是,一些网评文章还是写得跟一些纸媒一样,四平八稳,甚至老态龙钟,没有把网评的优势发挥出来。另外,网评是给网民看的,网评要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要接地气,在这方面,也还有很大发挥空间。
写评论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写一篇优质的网络评论?李岳伍给出三点建议。
首先,要有参赛意识。写评论之前要想一下,这个内容、选题放在全国来看,是否有一定优势。好题材不是天天有,碰到了就要抓住机会。
其次,打好基础,平时多看多写。多看,不一定是看的篇幅多,可以是反复看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往年获奖作品,从中悟出它好在哪里。如果你写,是否还能在某些地方写得更好些。多写,把平时写作当做练兵,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水平提高了,自然容易获奖。
最后,激发自己的兴趣。人生快意作文章,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自己喜欢评论,形成“职业病”,看见什么都想说上两句,也能说上两句。当然,其他兴趣也要多培养一些。因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李岳伍拿《兵团日报》举例说,“兵团日报高度重视评论,尤其重视评论的选题和立意,主要分为三大块,选题、立意既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构成整体评论集群。”
一是着力打造“兵仲文”重磅政论品牌,这类评论主题宏大,思想深刻、论据扎实、文风流畅、文字优美,以指导性、针对性、可读性见长。二是着力打造“兵团日报评论员”评论品牌,完整准确全面宣传阐释兵团党委重点工作,特别是在兵团历届历次全会等重大会议的宣传上,“兵团日报评论员”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广泛好评。三是着力打造“胡杨新声”言论品牌,直面社会实践,突出问题导向,激浊扬清,成风化人。这类评论,短小精悍,清新泼辣,活力四射,读来常让人耳目一新,感叹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