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邀你来这个展,看见“看不见的她”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洁 王曦煜
母亲节刚过,女性再一次因为这个标签而备受关注。
潮新闻视频栏目“徐徐叨来”一直关注女性话题,我们做了很多线上的视频,现在决定做一个线下展,关注女性,更关注她们被忽视的声音。
图片
之所以有这个计划,缘起于前阵子,我去杭州嘉里中心看了国家地理的女性影像大展。展览很丰富,展现了不同领域女性的故事和她们多彩的生活。
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想,被看见的女性,是幸运的;看不见的女性,还有更多。我们不仅要在展示大家看得见的地方,还要尝试去挖掘大家看不见的地方。
图片
看不见的“她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一边被关注,也一边被忽视。
为什么提起国足,就默认是男足;
提起家务,就默认是妈妈。
为什么提起医生,想到的是男人;
提起护士,想到的是女人。
女性容易被看到的是外表、职业……看不到的她们的故事和内心。
我想,“看不见”的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女性的多元需求——你的需要,你的在乎,你的感受……
如果你是女性,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拧不开饮料瓶盖,不得不向身边的男性求助,对方轻松化解,随后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瞥——你委屈,却又无可奈何。似乎从来就是如此。
但从来如此,就对吗?
图片
女厕前蜿蜒曲折的长龙、对女性体感不友好的空调温度、按男性体征定制的驾驶位,拿不动的炒锅菜刀,凡此种种,足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名单背后,是女性需求得不到关照的真实写照。
举个例子,办公室标准温度制定于20世纪60年代,仅仅参考了年龄40岁、体重70公斤的男性。由于女性代谢率比男性低35%,因此现行办公室温度对女性而言偏低,这就是为什么,女性会抱怨空调开得太冷。
这些从来如此的规则,这些小小的却让女性不舒服的设定,你也有同感吗?
图片
我们的特别设计,一起照见自己
看不见的“她力量”
看不见的的另一个层面,是内在。
大约十年前,我也去看过一个国家地理的展,和标志性的黄框合了影。
图片
回看旧照,不禁在想,相比十年前的我,除了年龄,还有哪些变化呢?这十年间的成长、遗憾、阅历,已经构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我。
又比如贾玲,你看到的是她减了100斤吗,是她用瘦的美来取悦这个社会吗,其实不是的,她之前的成绩,不是靠美,不是靠丑,是靠她的才能。
再比如当当网总裁俞渝,你看到的是,她和老公撕扯离婚的不体面,和离婚后她的断崖式衰老,表面上看是的,但如今她的坚韧平和,让我相信她已经完成了内核的重建。
我们看到外在,但看不到她们内在的巨变。
图片
写下你内心的声音
今天是5月15日,我爱我,我们也来关照一下自身——
我们在展览现场增设了一块空间,联合国家地理展杭州站,发起一场“看见‘看不见的她’”的公共艺术创作。
我们一起来看到那些被忽视的女性声音和诉求。
徐徐叨来一直以女性视角关注热点,贴近生活,也关心女性群体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遇到的职场天花板和各种玻璃墙,还有生活中那些膈应你的瞬间。
图片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胶囊展,来关注更多的不被看见的女性,去看到更多普通女性内心的波涛汹涌。去看到她们自我的成长、和这个世界的共处方式,以及对自我愿景的实现路径。
看看她们是如何天生出彩的。
在这个展上,我们特意做了一面留言墙,你可以用便签纸,将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贴在上面。
或许是生活的困惑和不安,或许是遇到过让你懊恼的事,或许是你期待的一些改变……
当然你遇到的或许并不都是恶意,也许会有你感到暖心的瞬间,或者是你感到被尊重被理解的时刻,那些是世界的缝隙里照进的光。
那么,就让更多人,看到晦暗,也看到光吧。
你的想法,我们会看到,你的声音,我们会聆听,也会有更多的人,和你共鸣。
我们期待你的参与,也需要你的参与。
图片
时间:5月15日~6月10日
地点:杭州嘉里中心北区5幢L2层
我们期待这样遇见你——
黄框女孩请出列
如果你之前也去看过国家地理展,凭当年的黄框照片可免费观展(2016年的经典影像盛宴&2019年Photo Ark动物影像方舟)。
标志性的黄框,就像一个窗口,我们就从这个窗口去照见女孩们的变化。
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寻找女性的自我实现,寻找更多的可能和未来。
沉默的你请发声
我也想和你聊聊,你看到的风景,和你期待被看见的处境。
留言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线下,嘉里中心“看见‘看不见的她’”特别胶囊展,贴纸留言。
二是线上,关注“徐徐叨来”视频号,直接扫码给我们留言分享吧。
图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