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地对举报未成年人野泳行为实施奖励 阻游者:避免悲剧最好的方法是安全教育前置

日前,江苏邳州市公安局、邳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发布了一则“举报劝阻未成年人野泳有功人员专项奖励办法”。根据该办法,对发生在邳州市行政区域内未成年人野泳、戏水行为,积极实施举报、劝阻、施救的非执行职务人员,将给予奖励。奖励办法不主张未成年人或不会游泳的成年人下水施救,可用大声呼救、报警、利用救生设施等方式进行施救。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除了邳州,国内多地此前也发布过相关奖励措施。
对未成年人野泳等举报、劝阻、施救的给予奖励
该奖励办法规定,对发生在邳州行政区域内未成年人野泳、戏水行为,积极实施举报、劝阻、施救的非执行职务人员,依据相关标准给予奖励。
发现无成年人陪伴的未成年人(具体以现场照片、视频和报警记录等为证,经警方核实确系未成年人)在河流、湖泊、池塘、水潭、水库等水域内游泳、戏水等情况,及时拨打110的,视情给予200元奖励;
发现无成年人陪伴的未成年人(具体以现场照片、视频和报警记录等为证,经警方核实确系未成年人)在河流、湖泊、池塘、水潭、水库等水域内游泳、戏水等情况,及时成功制止的,视情给予1000元以下奖励;
发现有偷盗或故意污损防溺水警示牌、救生竹竿、救生圈、救生衣等防溺水设施的,制止并举报每次奖励500元;发现未成年人落水,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能够积极施救,避免危险发生的,按照见义勇为相关规定予以确认并奖励。视情给予2000元到10000元奖励;
奖励办法不主张未成年人或不会游泳的成年人下水施救,可用大声呼救、报警、利用救生设施等方式进行施救。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奖励办法还对举报的核实、不实举报等内容进行了明确。
根据办法,奖励事项的调查核实、推荐申报工作由事发地派出所(见义勇为工作站)负责,市局内保大队、水警大队负责指导、监督。
对被认定有功的群众,未确认为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按照奖励范围和标准第1条和第2条执行;多人举报同一行为的,奖励第一举报人;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严禁举报人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炒作相关内容,严禁通过任何途径泄露公民个人隐私。违者按规定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针对这个奖励办法,5月15日,邳州市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公安机关在收到相关举报后,肯定会对举报内容进行严格的核实。
国内多个地方曾发布类似奖励措施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每年进入夏季,学生溺水事故便进入多发高发期,溺水事件致使多名中小学生死亡。
此前,教育部等部门曾多次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比如,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便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紧盯中小学生上学、放学和周末、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强化防溺水安全教育;要加强家校沟通,督促家长加强对学生离校期间的监管,对孩子行踪要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2022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再次发布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公安、水利、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以农村地区学校、村庄周边和学生上下学沿途水域为重点,对行政区域内的开放水域逐一进行摸排,摸清权属主体、水域深浅和警示标志、救援设施配置等情况,绘制危险水域地图,评估风险等级,建立工作台账,推动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逐一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
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国内已经有多个地方发布了类似奖励措施。如2023年8月,湖北荆门应急局发布公告称,如果发现未成年人在无家长或老师的监护下在室外水域游泳,请立即劝阻、制止,并进行举报,应急部门将予以奖励。
2022年7月,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南京市公安局、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决定对举报、劝阻未成年人野泳等行为进行奖励。发现未成年人在河流、湖泊、池塘、水潭等水域内游泳、戏水等情况,及时拨打110和各区举报电话的或及时成功制止的,视情给予200元以下奖励。
据《扬州日报》2023年7月报道,为进一步遏制未成年人溺水事件的发生,扬州市多地相继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举报奖励制度,最高奖励额度可达1万元。
劝泳者:避免溺水悲剧最好的方法是安全教育关口前置
5月15日,长期劝阻野泳的王和新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他的劝阻经历来看,一些孩子在水边玩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水的深浅也不知道在水边玩的危险。野泳的风险非常大,一些人觉得自己水性好,但是要知道的,哪怕水性非常好的人在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掉进水里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是孩子,那危险性更高。
在劝阻孩子野泳的时候,他经常会在孩子上来之后自己下去一趟,亲自示范给孩子看,让这些孩子亲眼目睹,感受一下这里面的危险,“这样孩子们就能心服口服,他们也能理解,这是为他们好。”
王和新表示,到了夏天,一些孩子喜欢去水边玩,除了水边比较凉爽,还有就是孩子不知道水边危险,甚至很多家长也不知道,还主动带着孩子去。
在他看来,预防孩子野泳,避免溺水悲剧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安全教育关口前置,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孩子们意识到野泳的危险性、知道生命的可贵,“要让他们知道危险是真实存在的,这样他们才会自觉远离。”
而作为成年人来说,如果发现有未成年人在野泳,可以大喊一句或者对孩子们进行劝解,跟他们说很危险,这种善意的提醒便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