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高水平保护矿产资源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座执法亭、一组专班人员、一个称重地磅,所有运矿车辆逢过必检并录入信息,以备核查。5月中旬,谷城县庙滩镇黄畈村矿管综合执法亭,规范后的矿产资源开采、运输、销售等各环节运行有序,工作效率极大提高。
“这都得益于县里开展的‘矿整风暴’行动,不仅遏制了乱象,而且保护了生态,还造福了一方百姓。”现场综合执法亭工作人员陈世佳说。
图片
正视现状:断腕再造,劈开一条“重生”新路径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谷城,矿石、砂石等各类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硅矿的探明总量就有6228万吨,远景储量在2亿吨以上,平均品位超过99.6%,开发利用价值极高。
然而,受经济利益驱使,谷城县曾经出现了无证开采、偷采盗采、私挖滥采、超量超范围开采等乱象,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导致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且破坏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山体千疮百孔、河流污染发黑,沿线群众叫苦不迭。
“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掀起一场整治矿产资源的‘大风暴’,彻底扭转被动局面,用环境治理留住青山绿水,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满怀信心地说。
经通盘考虑,2023年10月,谷城县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矿管办)挂牌成立,整合自然规划、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公安、城管、水利等涉矿部门职能,集聚合力,雷霆出击。
图片
说干就干,干必成功。当年11月11月,谷城县召开矿产资源整治动员大会,随即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各自职责,全面启动整治工作。
“我们相继发布了政府公告、致矿山企业一封信、矿产销售调运专用凭证管理办法等,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支持矿产资源整治的良好氛围,群策群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谷城县县长涂世平说。
短短半年时间,全县矿产资源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融合共赢、相得益彰。
目前,全县43个采矿点整合为9个,严格限制矿石开采量,统一规范加工、运输、销售等行为。
“去年全年的矿产资源税费与往年相比净增1亿元,今年一季度就超过6000万元,可以说效果立竿见影。”谷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冯晓濮说,现在的矿企不仅主动接受监督管理,而且积极想办法修复矿山植被,开发与保护并重。
较早在南河镇开矿的谷城兴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介绍,他们已经投入1亿多元,在矿山上修建道路、补种花草,还建立了智慧矿山系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据谷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目前,全县矿山覆绿面积达5.02公顷,相关工作仍在持续开展。
如今,谷城县整个矿带区域建起了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薤山国家森林公园、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承恩寺省级森林公园等4个自然保护地,沿线15万群众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种养殖、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户均增收五六万元。
顺势而为:科学治理,重构市场经营新秩序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全力抓好矿产资源整治各项工作,谷城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垂范,现场调研、研判、做决定,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充足保障。
“财政拿出439万元专项资金,开发建设了智慧矿管系统,与县、镇城运中心监控系统无缝对接,共享数据信息。在石花、盛康、庙滩、茨河等镇设置8个矿管综合执法亭,每个卡点配备4名骨干力量,24小时轮班值守,检查登记矿运车辆。”谷城县矿管办主任陈昌斌说,“技防+人防”构建了一张天罗地网,时刻盯着矿产资源运行轨迹,实现了应管尽管、应查尽查。
为坚决防止矿产资源流失,谷城县还邀请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对全县矿产资源“家底”进行调查核实,做到有理有据,精准监管。同时,创新推行矿产品调运销售“五联单”管理模式,全县所有合法开采企业、有合法矿产品来源手续的企业,持所在地乡镇证明和有关证件到谷城县矿管办领取“五联单”,运输车辆持“五联单”方可上路通行,否则一律不予放行。
“我们对无证无单,甚至冲卡逃卡的车辆,依法拦截叫停,依法重处,决不姑息。”谷城县矿管办常务副主任薛红斌说,目前已为50多家矿企发放“五联单”84960份,称重过磅车辆超过70000余台,县内矿产品运输销售活动步入正轨。同时,依法查处了3起车辆冲卡行为,有关矿企负责人被约谈,责令整改。
监管做到位,执法更严苛。谷城县矿管办专设一个巡查小组,对发现的问题线索直接移交给涉矿行政执法部门,按规定处置,对履职不力的部门,直接交由纪委监委处理,一环扣一环,压实肩头责任。
“19条涉矿线索、8条涉砂线索、2条涉洞渣线索,均已办理。其中,公安机关查处了4起涉嫌非法采砂采矿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涉案价值220余万元。纪委监委通报了3起矿产资源管理履职不力典型案例,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薛红斌说,形成了震慑,涉矿违纪违法行为越来越少。
在此基础上,谷城县拟定了矿产品交易指导价格,供矿企和行政执法部门参考,严厉打击低价售卖、相互压价等不良行为,切实保护矿企合法利益,重构公平有序、良性循环的矿产资源市场经营新秩序。
新质发展:延链强链,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只有高水平的保护,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谷城县通过整治矿产资源,培育并激活了以硅矿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正在奋力打造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谷城化工园区,道路笔直宽敞,工厂拔地而起。吉利、兴发、潘达尔等行业巨头均已落户,专攻与硅矿有关的上下游产业,走高附加值发展之路。
“这块多晶硅成品能卖10多万元,而生产它的矿石作为原料只能卖2万元。”吉利硅谷(谷城)科技有限公司公共关系经理刘新义表示,该公司正在布局硅矿、工业硅、多晶硅、单晶拉晶、切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等全硅产业链,目前,一期和二期项目顺利投产,三期厂房正在筹建中,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驱车行驶不到两公里,就到了湖北潘达尔硅基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安装硅微粉生产线。
“这就是硅微粉,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航空航天等领域,每吨最高售价达30万元,市场前景看好。”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晓燕表示,经过中试测验,谷城硅矿制成的硅微粉纯度达到99.99%。整个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
同在园区的兴发集团旗下湖北瑞佳硅材料有限公司,在谷城投资年产20万吨硅胶项目,产品将用于新能源新材料、深海深潜等领域。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
“前不久,年产1亿米有机硅合成革项目正式开工,将填补整个湖北市场空白。计划3年建成,届时,年可新增产值4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带动当地300余人就业。”该公司董事长李发华说。
资源变资产,青山变金山。谷城县以吉利硅谷为龙头,大力发展绿色硅材料全产业链;以兴发集团为牵引,吸引有机硅下游产业项目;以潘达尔公司为基础,引进光纤、电子材料和光伏玻璃等高端应用项目,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夯实底盘,强健筋骨,打响中国“硅都”品牌,让“世界硅基看中国,中国硅基看谷城”成为谷城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在增强新优势中激发新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黄克立表示,将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计划在谷城成立一个矿业协会和一个矿产品交易中心,科学引导矿产资源市场主体由松散型、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型,走“高精尖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助推“工业强县”迈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阵营。(图片/童光辉 阮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