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燃油来自厨余垃圾,绿牌车“占领”机坪,航司和“绿色”较真

图片
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中国东航发布了公司绿色转型的最新进展。厨余垃圾变航空燃料、机供品全面限塑等举措的实施,显示对航司来说,“绿色”不只是口号,更是现实场景中的“全面开花”。
飞行可持续
这几年,飞行可持续有了新内涵。过去航司们主要讨论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辅助“老机长”踩油门,以达到降本节能的效果,如今,“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可持续燃料”等概念开始流行。
2023年5月27日,东航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飞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MU2225航班上,加注了15%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混合燃油,顺利完成了SAF的首次商业应用。
上述航班加注的是“中国制造”的SAF,由中石化镇海炼化使用餐饮废弃油作为原材料炼制生产,“从厨余垃圾到航空燃料”的变身,让垃圾既减量、更实现了再利用。
据统计,截至目前,东航已经推出了10班“可持续飞行”主题航班。
当然,借助最新的“智慧民航”项目,航司也继续在优化飞行高度、采取截弯取直、优选停机位、优化滑行路线、精准预估旅客行李重量、精准配餐、优化飞机重心等精细化燃油管控上发力,提高航班的燃油效率。
图片
东航航班上的可降解材质刀叉勺、可循环餐具。
56种机供品全面限塑
2021年10月,东航在国内航司中率先完成19种机供品的材质更改,包括一次性刀叉勺、毛毯、拖鞋、杂志、湿纸巾的外包装袋等。
2022年4月,东航进一步扩容限塑范围,明确机上可降解材质机供品使用场景,将机供品可降解材质范围进一步增至28种,新增了简易牙具和糖条、“东航那杯茶”、坐垫纸等的包装。
2023年7月,东航继续扩大机供品可降解材质范围,新增了毛巾、各种纸类用品、洗漱包等物资的外包装袋和内部材质等,并再次规范相关机供品使用范围及应用场景。
目前,东航已全面替换国内客运航班机上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共计56种,并逐步将范围扩展至国际客运航班。
旅客赚绿色积分
东航方面表示,他们希望吸引公众参与绿色事业。比如旅客看到自己使用的机供品包装上有“双J”标识,就说明他们正亲身参与绿色环保事业。又比如推出“碳排放计算器”,让旅客了解个人搭乘航班的碳排放值。
2023年5月27日,东航在东航官网和东航APP设立“可持续”专区。旅客能够通过专区参与绿色任务,如“按需用餐”“机上Wi-Fi”“取消托运行李”“使用电子登机牌”“空铁联运”“空巴联运”等,身体力行降低个人碳排放。完成绿色任务后,旅客可获得电子勋章和“东方万里行”积分。
目前,已有2181名东航旅客参与绿色任务。
图片
机坪上的车辆全换成了绿牌。
绿牌车“占领”机坪
空中之外,地面也是航司的“绿色战场”。
在机坪上,目前东航保障上海出港航班的清水车、污水车、行李装卸车、货物装卸车等地面车辆,已经普遍使用绿色牌照的新能源车辆,减少地面环节的碳排放量。
不久前,由东航设备公司研制的150辆新能源叉车,在东航物流浦东西区货站投入使用。新能源叉车摒弃传统发动机,彻底消除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实现运行过程“零排放”和“零污染”,且车辆电池配备恒温管理系统,仅需30分钟即可完成快速充电,显著增强了连续作业能力。
图片
150辆蓄电池平衡重式叉车投入东航物流浦东西区货站使用。
99项举措多维发力
东航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型航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涉及整体飞行运行、地面保障、商务服务、旅客服务、航空货运等多个环节。
近年来,东航对各节点的可持续举措进行了全方位、全流程梳理,形成并发布东航《可持续飞行行动指南》,合计99项可持续举措。
不只是航空主业在绿色转型,东航旗下的东航资产也在加大建筑光伏等新能源利用。
东航资产牵头成立上海元建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及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委员会,形成新能源建筑的“学术+投资”评审机制,重点开展零碳建筑和光储直柔专项课题研究,同时针对更多在建项目推进绿色建筑星级认证。
对于已经建成的项目,东航资产启动东航滨江智慧建筑管理平台项目,采用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每一个建设项目能源消耗实行监控和数据化管理,以此挖掘节能潜力。
图片
东航资产推进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在新建项目应用,图为上海龙华4号地块零碳楼项目效果图。
“绿色”是硬性要求
为何航司开始和“绿色”较真?这是因为,绿色转型不只是倡议,更已经由共识转化为行业规定。
正如海运方面国际海事组织明确了船舶碳减排要求,国内民航局也对航司提出了明确要求。
比如,2021年5月民航局就下发《民航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2021—2025年)》。此外,民航行业限塑团体标准《境内始发客运航班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规范》也要求机供品“能换尽换”,使用可降解材料。
从空中到地面,在航司的较真中,绿色可持续飞行不断从概念走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