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乡愁几许情|书评·随笔

陆放翁有诗云:“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由闲闲翻阅、随性浏览,至兴味盎然、心醉神溺,终至恋恋掩卷、回味犹甘,我才蓦然惊觉,时光的节拍早已由料峭轻寒、红梅傲绽暗换为微雨荷翻、榴花欲燃矣——此可谓书不负我,我亦不负春吧(厚颜自诩,聊博一笑)。实际上,我想强调的是,广东作家潘小娴新近出版的这本散文集《一树梅花一溪月》,委实笔触细腻,诗意盎然,字里行间乡愁缱绻,犹如画卷,直教人油然生发“今夕何夕,遇此佳著”之慨。
散文这种体裁,貌似入手容易,人人可为,也因此形成了严重的同质化、低质化现象。潘小娴呢,却能独标高格,如梅开严冬,文字朴拙而灵动,深情又个性,极具辨识度。在《一树梅花一溪月》中,潘小娴恰到好处地采用了双重叙述视角,即一方面以童年的我——一个乡村姑娘、孩子的视角忆往事,吐心声,抒真情,另一方面,又以成年的我——一个媒体记者、作家的视角去追念、去审视、去反思,在铺陈描摹与今昔对比中,表达对故园山水、民俗风物、乡野美食及桑梓情深等的深深眷恋、浓浓乡愁与殷殷祝福……
图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马丁•杜•加尔在长篇小说《蒂博一家》中感叹道:“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是童年的回忆。”是的,岁月流转,童年永恒——那些有趣的游戏、无邪的欢笑、奇异的幻想、懵懂的心思、晶莹的委屈……如今都化成了一篇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美文,在馨香的纸页间诉说着永恒。全书4辑作品,自《白鹅王子》开篇,由一幅“小姑娘撒腿跑,大白鹅展翅追”的“乡路晨趣图”,引领读者愉快步入作者年少时代的家乡,去领略、去感受、去体悟那一方天地的山水之美、民风之淳与孩童之趣等。仅以第三辑“翩翩小儿郎,骑马上学堂”为例,小伙伴们春斗碧草秋斗蟋蟀,做把弹弓赶雀撵鸡,进山砍柴采摘野果,将铁环滚成风火轮……可谓童心纯纯,童真满满,童趣多多,直读得我这个“中年大叔”含泪微笑,世虑全消——童年,竟是个“全科医生”呢,它能治愈我们的一生。
与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相仿,在童年的视角之外,潘小娴又以奔波十丈红尘、历经风雨沧桑的他乡人视角回溯自己的精神原乡,叙事中见热爱,描绘中溢深情,对比中透思考,追忆中蕴哲理。谁又能想到,“白鹅王子离开我家是以生命的终结,见证了一个曾经荒诞的时代与一段荒诞的历史”呢?谁又能想到,身为壮族作者,家养的一只大白公鸡,却因奉献了两根雪白的羽毛,实实在在加深了瑶族和汉族乡亲之间的亲密友谊呢?谁又能想到,曾经难见一口荷塘的小村,如今却是处处荷叶田田、荷花亭亭,而有着花儿一样美丽名字的梅村,从前却因时代与社会原因不曾植过一株梅,现实的图景却又是“小溪边,梅花灼灼,映照得村中的溪水也晶亮了几分;梅花公园,白梅红梅,竞相绽放,映衬着村人的脸庞,也靓丽了几分”呢?……
最是人间烟火暖,最是乡愁若酒浓。作者笔下的故乡梅村,既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又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喜的是,“梅村人家的小日子,如荷花盛开般,一天天圆满起来了”,明亮与美好成了主色调,然而,作者却又喜中有忧,因为在城市化、现代化快速演进的潮流冲击下,那些“生命和岁月中的独特气味与独特印记,正一步步地被剥离出去”,那些类似“美好一天,从与猪散步开始”“我挑着柴,哥哥站在桥头等我”“暖暖光阴,与南瓜一起成长”这般拙朴、怡淡、悠然的传统乡村诗意画卷已色褪影杳,加之现代乡村发展模式和建设形式的雷同化、套路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诸多不足与优势资源的浪费等,不能不令人惆怅、喟叹并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全书语言质朴而清新,明快又典雅,似溪流婉转,若花开嫣然。你看:“楝花风吹的四月天,紫烟袅袅,紫雾缭绕,村里的小芳们,穿梭在楝花风里,踢呀踢,跳呀跳,笑呀笑,一个个人比花还娇。”寥寥几笔,融情绘景,景中见人,人比花艳,如梦还似画,细品韵无穷。作者常慧心独具地运用叠词、双声叠韵等,情趣横生,极富音乐美。譬如,她写家乡的美食“水浸鬼”,“嫩滑爽溜,清冽冽,甜润润”,而村井呢,“一年四季,水漾漾,情满满”;她写家中的映山红,“一年年,枝枝缀锦,朵朵流霞,似乎,人间的一切欢聚、离散、喜悦、悲忧,皆坦坦荡荡,也不胜缠绵”……至于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及古诗文的引用、化用等,更是信手拈来而又浑然天成,于此不再一一赘举,诸君得闲不妨细味,或会惊喜多多,啧叹连连。
作者:刘敬 编辑:徐征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