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漫天飞絮何时了?缘何治而不伐

  □本报记者 李梦露
  杨柳飞絮是春季常客。每年春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间,漫天飞舞的白色绒毛都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发现空气中的飞絮格外多。
  漫天飞絮何时了?首先要从杨柳飞絮产生的原因谈起。
  杨树、柳树均属于雌雄异株,飞絮就是杨柳雌株的种子。每年春季,当天气达到合适的温度和足够的积温时,杨柳雌株就会爆开果实,带着白色绒毛的种子随风传播,形成杨柳飞絮。
  “杨柳飞絮的产生也有时代原因。杨柳树,尤其是杨树,由于生长迅速,成材容易,用途广泛,是我省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从20世纪90年代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省栽植杨树面积一度达1500万亩以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5月13日,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樊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中因雌株具有早期速生属性,过去推广的杨树品种多为雌株品种,目前飞絮的‘罪魁祸首’主要就是10年生以上的雌株大树。”
  由于树种不同,杨柳飞絮的时间也有差异。在我省,4月上中旬为毛白杨类飞絮;4月中下旬为柳树飞絮;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为欧美杨类飞絮。
  今年杨柳飞絮现象的加重也是多重因素偶然叠加的结果。
  “杨柳树种子分大小年,今年恰逢杨树结籽大年,为飞絮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今年开春以来,前期持续低温,近期温度突然升高,导致毛白杨、柳树、欧美杨飞絮期叠加,拉长了飞絮期。”樊巍解释说。
  本来只需几场春雨就能加速消散的飞絮,连日来偏偏持续遭遇大风干燥天气,飞絮变得更加“轻盈”,从而产生二次飞扬,飘浮在空中久久难以降落。
  这漫天飞絮该如何科学治理?5月11日,省林业局发布的杨柳飞絮治理措施中提到,短期内主要是采用高压喷枪对城市等重点区域杨柳雌株进行喷淋和洒水清扫落絮,防止飞絮二次飞扬。
  预计五月底,今年的杨柳飞絮就会逐渐消散。措施还提出:6、7月份之前可通过树干注射赤霉素类等花芽抑制剂预防下一年大面积飞絮发生。到了冬春季,可以适度修剪重点区域杨柳雌株树冠花芽数量,以减轻2~3年内飞絮程度。
  种植规模巨大的杨柳树,其治理自然无法一蹴而就。
  近年来,为有效防治飞絮,我省一直在调整树种结构,将杨柳树逐渐替换为其他优良乡土树种,目前杨树面积已不足800万亩。
  同时,我省林业科学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育出豫雄1号、周雄1号等杨树雄株良种,通过财政补贴、建立专业雄株良种采穗圃等政策,支持优良雄株的推广、更新,同时对重点区域的杨柳雌株大树进行嫁接改造。
  “作为我省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杨柳树不可能完全被替代,飞絮的防治是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方积极参与,长短措施标本兼治。”樊巍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