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特色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刘伟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
近年来,沂源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力构建“一镇一品”“一村一业”乡村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向前迈进。
图片
进入五月,新一轮淀粉薯苗培育栽种工作开始了。在沂源县鲁村镇的坡地大田里,勤劳的村民们头戴遮阳帽、手持小农具,正在调整着幼苗入土方向与节数。“咱这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5月13日,凉泉村党支部书记李俊实对记者说,今年他们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村民60亩土地,发展“一村一业”进行淀粉薯种植。
凉泉村地处鲁中南山地,坡耕地比重较大,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我省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一场“向山要地”的浩大工程开始实施。通过治理,周边18个村原本地形陡、地块窄、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得到平整,共新增1500余亩坡地良田。
同时,当地立足实际情况和市场现状,结合“一村一业”发展机遇,赴济宁、临沂等地引进淀粉薯新品种,并将该品种种植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打开了带动村民致富的突破口。
此外,当地还与济宁利丰食品达成深度合作,投资200余万元,流转土地1000余亩,打造淀粉薯种植示范片区。目前企业已与24个村签订了4000余亩的淀粉薯种植供销协议。
图片
“企业统一供苗,并派出专家全程跟踪、专业指导,既保证了品质,又实现了种植全周期的科学化。”采访中,鲁村镇副镇长桑志华介绍,淀粉薯统种统销模式打破了原始散装售卖的局面,在收获后由合作社进行统一分拣、统一标识、统一销售,使产品的质量和售价都得到了保障。
“流转土地种植淀粉薯这本经济账,俺们都算明白了!”李俊实说,每亩土地预计可实现产量2500公斤,减去每亩400元的流转费用,以及大约1500元的人工、农药化肥等成本,净收入有望达到2000元。一季下来,60亩地的淀粉薯能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
有了“一镇一品”好项目,引得村村绽放“致富花”。龙子峪村和姬家峪村流转土地600余亩,种植淀粉薯,预计实现产值187万元。“不久,占地10余亩的淀粉薯分拣中心将在姬家峪村建成。淀粉薯分拣中心能够有效实现淀粉薯就近分拣、存储、交易,可对淀粉薯进行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后期产业链条,拓展农产品销售新渠道,并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桑志华说。
深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如今,当地已将淀粉薯产业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不仅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使沂源县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