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有画 | 网售食品,配料表“躲猫猫”不是小事

不少用户发现,网售食品时,很多商家不在商品介绍页展示配料表,或者故意隐瞒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信息,有的甚至把配料表粘在快递泡沫箱内侧,或者只有当买家主动索要时才提供甚至不提供……这些现象导致消费者网购食品如同开盲盒。但根据法律法规,明示配料表是商家应尽义务且线上线下要求一致。(5月15日《中国消费者报》)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购食品。按说,商家在网售食品时,应该详细介绍食品配料表,以维护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而且,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然而,很多网店只见食品在售,未见相应的配料表,这如同蒙上消费者的眼睛,玩起了“躲猫猫”游戏。
图片
在线下商超购买食品,很多消费者会查看配料表,以了解食品主要成分构成,来判断适合不适合自己食用,因为不同体质的人,或者不同爱好的人,对于食材需求不同。网上购物时,消费者显然无法查看实物包装上的配料表,只能看商家页面展示的配料表,然而,不少商家让网售食品配料表“躲”了起来,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报道显示,不明示食品配料表的现象在各大购物平台很常见。当消费者主动索要时,有的客服痛快提供,有的客服拖拖拉拉不提供。
显然食品配料表并不涉及商业秘密,而是关乎消费者多种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主要成分等有关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成分或者配料表。另外,电子商务法也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当食品配料表玩起“躲猫猫”,不仅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还有可能损害健康权,比如麸质过敏、血糖超标、尿酸超标等人群,他们对成分有特殊要求。对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来说,网购食品开盲盒存在风险。
那么,部分商家为何无视消费者权益和法律规定?一方面,将食品配料表上传至网上,会增加商家的工作量或者服务成本,有些商家就不愿意去做。另一方面,不排除有些商品的配料表和商家写在页面上的宣传文案自相矛盾,消费者一旦看到食品配料表,可能就不会下单了。
不管商家基于什么考虑“藏”起食品配料表,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消费者不能接受的
。玩“躲猫猫”游戏的商家要增强法律意识、道德意识,避免受到行政和司法惩罚。作为电商平台,应该“守土尽责”,将公示食品配料表作为对商家的“硬要求”,凡不符合规范的,要有处置措施。
同时,有关监管部门针对部分网售食品配料表“躲猫猫”现象,是时候采取专项行动进行整治了,该约谈电商平台的依法约谈,该处罚商家的要依法查处。
希望从商家到平台再到监管部门,都要意识到网售食品配料表“躲猫猫”不是小事。(文/冯海宁 漫画/黎青)
编辑:李明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