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空间附加美感是时间的延续也是人生的遗产

早上海志愿者
5月15日,上海市老干部大学艺术讲座“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短视频征集作品点评如期举行。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编导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赵武主讲。赵武教授是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导演与表演基础》专业负责人、大连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曾担任IVC中国微电影评委会副主委、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戏剧节评委、上海市全市主题小品大赛及展演总导演、上海世博会大型多媒体水幕电影综合演出《夜游浦江》(筹)总导演。
图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展现老年学员在数字时代的积极风貌,宣传在老年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涌现的最美老年学员,上海市老干部大学面向全市各系统校,开展了“我与祖国共成长——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
市老干部大学教务部主任王媛主持,来自市校和系统校40余名学员到会聆听讲座。
图片
本次讲座对此次征集的短视频作品进行点评。赵教授对视频细节怎样把握,观点独到,分析透彻。他说,不同表现手段的视频首先体现的必须是人性。视频创作追求的是人性的真实,这意味着剧本需要通过具体情境中的真实生活、真实人生,即真实的人性和人际关系的展示,反映真实的社会问题,表达真实的人类情绪。
图片
视频的实践告诉我们,凡是成功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的,大都遵循了某些共同的规范,具有相似的特点。
图片
视频是“虚构的真实”,一部片子的具体情景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超现实的,角色形象可以是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其他生物乃至空想之物,但是这些虚构、虚幻的情景和角色却必然呈现为人类真实生活的镜像,具有相应的人性和人类感情,表达的是真实存在的人类困惑和人类问题。
图片
为什么视频及其剧作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
这是因为创作和赏阅过程,其实是一次作者与观众的交流过程,双方交流之所以可能,第一要求双方的态度是真诚的,第二要求双方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而真实与否的判断标准,就是双方共同享有的现实生活、双方共同拥有的人类和民族历史、双方共同归属的人类社会。
图片
因此,任何创作者都不要存有戏耍观众的心态,以毫无现实基础的概念和空想来愚弄观众,也不要心存侥幸,企图以胡编滥造来蒙蔽观众,而应当无论在主题设定、情节安排、演员表演、道具准备等方面,尽可能传达出入物的性格真、命运真、状态真。否则观众会以拒绝观看来反击你,因为一旦与人类真实生活无关,作品也就毫无意义。
图片
赵教授还提到了生活性原则。由于观众总是习惯以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自己对人性的体察来评价一部作品,因此要想获得观众的认同,避免给人以不真实感,创作者就必须谨遵生活第一原则,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人手、从个人体验而不是概念出发。
作品必须选用来自生活的题材和人物,而不是创作者无根基的胡编滥造。有些成功作品中的角色看似来自科幻世界,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总是有生活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包括缺陷。只有人物和故事来自生话,故事的发展才会按照观众可以理解的逻辑,即生活的逻辑发展,做到合情合理。
作者必须写自己能把握得了的生活,即自己熟悉的题材和人物。唯有如此,剧情和情景的建造才不会出现因编造露出的马脚,唯有如此剧中的人物才会按照生活中应有的情感逻辑发展,唯有如此,作者在作品中表达和流露的观念和体验才属于自己,而不是东拼西凑来的陈词滥调。
赵武教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着,创作者除了善于从个人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外,还应该有意识地增加生活积累: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积累感悟。而这种积累,除了通过个人体验,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阅读、倾听、观摩等其他渠道进行,这后一种积累之所以可能,源于人性和情感的相通。即便素材是别人的,但情感和人性的体察仍是创作者个人的。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