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碳中和”的目标落在“小处” 余杭五常这个产业园区真正实现“零碳”目标

五常街道,作为余杭经济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长期领跑“第一梯队”,不仅在经济上创下诸多第一,更在绿色转型、节能攻坚的征程中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成就。
在这片不到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色转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众多企业积极投身这一转型大潮,成为绿色发展的排头兵。阿里巴巴集团以其创新设计的“减碳大脑”引领潮流,将99%的IOT设备线上化,实现科学减碳;华立集团则通过构建“绿色工厂”,使能源利用率提升了30.7%,碳排放减少了20%以上;中电海康更是发布了固废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固废处理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监管。
在这一背景下,五常街道辖区内的未来研创园,经过三年打造,作为区域内首个零碳产业园,是绿色转型的又一创新实践,预示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将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新常态。
破旧产业园如何蜕变实现“零碳”
走进园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的热带雨林,一颗颗高大的棕榈树挺拔而优雅,枝叶向天空舒展,正无声地向世人展示这个园区的绿色蝶变。2021年,华研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几位创始人被五常街道的创新活力吸引,决心在这里大展宏图。然而,彼时的园区外观陈旧、设备简陋,产业也亟待转型升级。要想实现“零碳”,还得先从园区改造入手。
那一年,五常街道正在积极探索老旧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新路径,以政府主导、企业自主改造、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全力推进老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未来研创园也因腾笼换鸟得以焕新。
基础打好了,“零碳”的毛细血管如何搭建?深入调研园区用能特性,挖掘能效提升潜力点,“供电+能效”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成为园区实现“零碳”的关键。园区充分利用办公楼、厂房屋顶超过8000平方米的闲置面积,建成共计550千瓦的屋顶光伏,预计每年能发清洁电力55万度,可覆盖30%的园区用电,其余的则以绿电购买作为替代。
未来研创园的华丽转身,是五常街道贯彻落实余杭区区域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果,也是不断“以点带面”激发旧工业园区活力,加速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写照。
园内企业如何引领低碳未来
绿色快装装修材料、花园式园区景观、太阳能路灯、电动车智能充电站……经过改造,园区内绿色元素随处可见,不仅大大减少碳的排放,也吸引一大批优质绿色企业栖居在这里。
工厂的生产车间里,一块块木质回收料、农林加工废弃物被送入粉碎机,经历高温、压缩、冷却、固化、打磨,最后打包准备发往世界各地,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这是杭州沛诺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营产品——模压托盘。
作为模压托盘龙头企业,杭州沛诺集团有限公司以其优异的品质成为可口可乐、LG、沙比克、博禄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稳定供应商,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绿色发展是杭州沛诺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我们不断在寻找合适的产业园来发展我们的企业,但是很遗憾,一直没碰上匹配的。”沛诺集团负责人蹙了蹙眉,但很快绽开笑容,“当我看到未来研创园打造的‘绿色循环科技生态综合体’时,我知道,我找到了。”
从传统企业到现在的创新型企业,一路走来,沛诺遇到很多难题。生产效率低下、管理模式陈旧、市场反应迟钝等问题如同一座座高不可攀的大山阻拦在企业的发展路途之中。
面对这些难题,沛诺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高校、研究院等的合作,引进高质量技术人才,充分利用研究机构、人才的创新力激活企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作为五常本土企业,我们也想为街道的发展添砖加瓦,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继续深耕模压托盘行业,为街道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绵薄之力。”沛诺集团负责人表示。
“零碳”产业园开启绿色工业新时代
清洁能源的替代只是未来研创园“零碳”的一小部分,真正实现园区用能“零碳化”,靠的是低碳园区管理系统和可调负荷集中控制这两大碳排管理手段。
低碳园区管理系统是为园区管理、运营和服务提供的“一站式”决策支持的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平台,不仅能让园区内用户的能源管理“可观、可感、可控”,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还能及时发现能耗增长点并制定优化用能策略,保障园区能源运营处在最优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浪费。
可调负荷的集中控制,能够实现高效的网荷互动。“以往,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需要配合政府参与需求侧响应时,总是苦于没有合适的能源管理系统。”浙江蓝天极锐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表示。而可调负荷的集中控制为其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实时参与需求侧响应期间,不仅没有影响常规生产,更为企业带来需求侧响应补贴的额外收入,实现用能费用整体下降超过10%。
零碳产业园是实现工业脱碳的重要支撑,也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发展和促进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战略之举。
“零碳产业园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打造零碳产业链的希望,未来,这里定会成为街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会成为绿色工业的新高地,定会在‘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第一街道’蓝图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未来研创园的未来发展,五常街道负责人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