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十年|自贸“试验田”种成“高产田”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9年8月,第五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子山东,在齐鲁大地上布局济南、青岛、烟台三大片区。这是继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开放战略后,山东迎来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正式进入“自贸时间”。
肩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使命,青岛自贸片区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持续发力,试出了新经验,闯出了新路子,改出了新成效,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
通过建立“区关港”“区关税”等创新机制,302项制度创新“良种”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79项获国家、省级层面推广。在贸易领域,片区首创进口原油“先放后检”,货物验放时间减少2至3天、节省企业200万元租罐费用。在金融领域,实行出口退税“先退后核”,“白名单”企业实现8小时内退税。在物流领域,“云港通智慧查验平台”提高效率30%以上,为企业创造了自由便利的发展环境。片区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园区”。
在制度创新的有力驱动下,片区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1%,占全市比重提高到24.6%;新引进伊藤忠、欧力士等世界500强境内外投资项目72个,新增企业主体、纳税主体分别是成立前总量的1.7倍、1.6倍,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这里优先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全力打造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图片
全力经略海洋。片区着力打造“蓝色药库”“基因谷”,设立运营全国首家海洋药物生产企业。汇集基因科技人才2100余人,推出基因测序行业首个全自动化实验平台,对中国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的贡献度达到49%。1032家涉海企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6%。
全力做大国际贸易。片区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航运物流与采购基地,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运营,隆众资讯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发布,聚力打造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集聚国际贸易企业2万余家,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1%。围绕日韩特色扩大跨境电商规模,保税备货进口单量突破1700万单。离岸贸易体量占山东省90%以上。打通与非洲的易货贸易路径,集聚全球300余家重点企业组建易货贸易产业联盟。
全力做优航运物流。片区内的山东港口青岛港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山东首个航空物流超级货站运营,新开通“中东-远东”集装箱航线,综合海事服务中心、船舶交易平台先后运营,国际中转集拼、海铁联运“全程提单”等模式大幅节约企业成本,已吸引2800多家航运物流企业集聚发展。
全力做好现代金融。片区首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模式,实现全球首单基于数字提单确权转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推出“自贸贷”“汇率避险”等政策,缓解企业汇率风险超10亿美元。本外币一体化、QFLP等任务已成熟运营。聚集基金53支,规模超过300亿元,提供投融资近500亿元。
全力做强先进制造。片区大力发展芯屏经济,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成园成势。全球首个“5G+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基因检测、编辑、育种技术全球领先,全球最大时空组技术平台、全球第二大化学结构专业化互联网平台等推动新一轮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
此外,片区还着力打造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园、基因科技产业园、航贸金融合创新基地以及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园,为高质量开放发展提供载体空间。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出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和极简审批,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坚持绿色发展,全球首个绿色自贸园区发展指标创新体系获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建成绿色建筑289万平方米,成为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今年是青岛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五周年,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向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进发。
蹲点点位:高端智能功率模块制造及功率芯片研发项目
为集成电路产业增添“芯”动能
在投产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位于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的高端智能功率模块制造及功率芯片研发项目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近日,青岛中微创芯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厚强在展厅与记者短暂交流后,就急匆匆赶往会议室与一家慕名而来的下游企业洽谈,这也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该项目由青岛中微创芯电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月产120万颗高端智能功率模块,将极大助力青岛集成电路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在青岛自贸片区的助力下,项目一期仅用了不到13个月的时间就拔地而起,于去年9月20日正式投产通线。
记者了解到,项目芯片开发和封装测试技术团队由国内多家知名科研机构专家以及优秀海外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产品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全、可靠性更好,实现从功率芯片、驱动芯片到模组封测、应用方案的全自主可控。
“我们进行智能功率模块成套芯片设计、制造及方案开发,产品采用自研芯片,现有核心技术专利30余件,对比同类产品损耗更低、发热更少,可以实现更大功率。同时提供系统应用解决方案,与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产业形成良好的链条配套。”孙厚强介绍说。
图片
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是青岛首批市级高水平专业新兴产业园区。产业园位于青岛自贸片区,规划面积13550亩,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封测、研发设计等领域,致力打造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高地。自揭牌以来,产业园不断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聚焦建设运营和招商引资两条主线,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截至目前,已集聚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项目30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模组等全产业领域。
“以往我们设计的芯片需要去外地封测。如今在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我的邻居就是行业领先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依托这些资源和自有的封装和测试产线,可以在本地进行自研智能功率模块的设计、制造,并提供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大幅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企业的竞争力,不仅能更好地匹配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需求,也吸引了更多新的合作伙伴。”孙厚强说。
蹲点点位:青岛怡坤物流有限公司
乘政策“东风”,谋做大做强
“青岛自贸片区自成立以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了解企业诉求,与海关沟通区域监管政策流程,在通关政策等方面让企业受益很大。”谈及企业在青岛自贸片区这些年的发展,青岛怡坤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强深有感触。
前不久,怡坤物流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设立国际航行船舶备件保税仓储中心。崔强向记者介绍,当国际航行船舶有物料、备件需求时,该保税仓储中心可当天通关放行并及时供应给停泊在青岛口岸的国际航行船舶,而当客户服务的国际航行船舶没有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时,也可以从保税仓储中心发货,运送至船舶停靠的国内其他口岸,实现国内异地保税供船。
“怡坤物流积极探索船舶备件保税供船业务模式,解决了国内外供船企业进口备件需要缴税,出口备件无法退税的痛点和难点。进口船舶备件可以免税存放在怡坤保税仓储中心,客户国内采购的出口备件可实现入区即可退税。”青岛怡坤物流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江伟说。
图片
作为一家老牌物流企业,怡坤物流专注于保税物流领域,主要为客户提供基于保税功能的全程物流解决方案,以及报关报检、保税仓储、物流分拨、运输配送、贸易代理、国际货代、增值服务等整合物流服务,范围覆盖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和西海岸综合保税区、港口和机场等各个保税物流领域。近年来,企业依托青岛自贸片区的政策、区位等优势,推出综合性物流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怡坤物流是青岛自贸片区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不久前,片区发布《支持贸易新业态及相关产业发展办法》,支持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这也激励着怡坤物流计划为跨国企业提供跨国采购与分拨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借助青岛自贸片区不断创新的功能政策平台,利用越来越稳定便捷的自贸试验区红利,抓住不断涌现的发展机遇,在职业化构建、信息化升级、数字化赋能等方面持续用力,扩大现有客户的业务量,积极培育新客户群,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崔强告诉记者。
蹲点点位:澳柯玛智慧冷链智能化制造工厂
数智赋能为制造业“强筋健骨”
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澳柯玛智慧冷链智能化制造工厂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该工厂总投资7.3亿元,主要生产高端冷链展示柜产品,年产能150万台。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工业互联网的指挥调度下,3条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有序生产,一批批高端冷链展示柜产品正有序下线。
其中,箱壳自动成型线采用西门子控制系统,可同时兼容8个型号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这条生产线的生产精度达到0.01毫米,可实现冷凝管自动上料、自动贴覆等功能。”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商用电器事业部副总经理汪允华介绍,以往这种规模的线体需要12人操作,现在1人就可以完成。
汪允华告诉记者,通过智能化手段,工厂实时传输线体的生产状况和生产数据,集成资源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高级排产系统等,打通数据流和业务流,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工厂整体用人数量减少30%,生产效率同比提升50%,产品质量提升60%以上。”汪允华说,数智赋能让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对企业而言,利好政策是“及时雨”,也是“压舱石”。今年3月,青岛自贸片区出台《关于支持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试行政策》,支持智能企业升级,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以及国家级、省级、市级制造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给予真金白银奖励。同时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智能制造作为青岛自贸片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不断提质扩容。目前,片区已聚集一批智能制造产业链企业:西门子工业4.0创新中心运营,互联网智能制造基地投产;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获评全球首个5.5G应用示范“灯塔工厂”;潍柴研发中心、代傲、倍世海尔智能净水设备等产业链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正加速向新型工业化迈进……“高端、智能、绿色”成为片区的特色标签。
记者手记
改革开放打头阵 经济发展当先锋
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试验田”。从一个保税功能区、贸易集散地、仓储物流园,到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青岛自贸片区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
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02项,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21%,新引进世界500强境内外投资项目72个,新增企业主体、纳税主体分别是成立前总量的1.7倍、1.6倍……这一组组数据,是“试验田”里长出的丰硕果实。这里已经成为西海岸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为青岛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新时代东风浩荡,拂过万水千山。站在西海岸新区十周年、青岛自贸片区五周年的节点上,需坚定不移落实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战略,以更大力度推进自贸试验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用心耕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要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和制度创新高地优势,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加快推进一体运作,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自由流动。要坚持改革开放打头阵、经济发展当先锋,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加快重点项目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要以更大力度加快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咬定目标、激发斗志,鼓足干劲、迎难而上。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青岛自贸片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更具特色的差异探索为抓手、以重点产业为载体,不断开创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实践新局面,续写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