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类学家马立安:时尚是一种生态

图片
在喜剧《神秘约会》(Desperately Seeking Susan,1985)中,两位主人公苏珊和罗伯塔体现了曼哈顿下城和新泽西郊区之间的各种不同。
苏珊是曼哈顿下城一个张扬的小混混,身穿黑色皮裤、紧身胸衣和标志性夹克。她给发梢抹胶,涂着口红,戴上念珠,好像它们和珠宝一样“时尚”。
罗伯塔是新泽西州的家庭主妇,衣着得体,勤于打理家务,满足当时许多人对“美国梦”的想象。但当她想体验时尚生活的快感时,她就会去下城。
我在新泽西州中部的洛克威购物中心(Rockaway Mall)一家电影院里看了这部电影。
1980年代中期,下城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文化中心。下城青年以街头的无畏回应了新泽西州的精致,用城市的飒爽回应了郊区的礼貌。
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和出生于密歇根州的知名歌手麦当娜·路易丝·西科内(Madonna Louise Ciccone)都曾住在下城。
凭借纯粹的艺术风格和坚定的意志力,这些创意人士与其他So-Ho区域的人们不仅重新定义了时尚,还引领了时尚从本土风格向全球产业的转变。
10年后,我在休斯敦的莱斯大学当了人类学研究生。在一次关于城市文化地理学的研讨中,我们探讨了这样的命题:什么是时尚城市的人文地理?除了是麦当娜等时尚偶像的平台之外,是什么让曼哈顿下城如此特别?是什么让它成为全球新时尚的催化剂之一?
其实,20世纪80年代的下城是一片更大的复杂时尚生态的一部分。一方面,随着奢侈品贸易转变为日常用品(尤其电子产品)的贸易,下城的居民成为最早通过纽约港获得廉价商品的美国人,他们就这样领先于其他人。
另一方面,下城的居民也可以进入主流的博物馆、剧院、图书馆和大学等公共文化机构。因此,他们也有机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免费接触到世界一流的文化作品。
如今,深圳能借鉴20世纪80年代的曼哈顿的什么?
首先,必须为年轻的创意人员提供“玩”的空间。下城居民成为主流之前,他们先在城市的边缘社区落脚过日子。与深圳的城中村一样,下城比主流城市又方便又易得,大大降低了在纽约落脚的成本。
其次,没有背景或名气的年轻人,得益于下城的存在而有机会生活在纽约,这样他们既可以进入国际供应链,也可以接触到世界级的文化机构。尽管下城的创意青年很穷,但他们可以享用纽约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同样,深圳的公共文化也是其新兴创意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宽容“另类”或“难懂”的艺术和创意。比如,巴斯奎特在下城画了好几年涂鸦。然而,尽管涂鸦在纽约文化圈里很受欢迎,但直到2014年才在纽约市合法化。可想而知,这样的大背景耽误了涂鸦艺术的发展。
滋养一座城市的时尚生态、培养一代创意人才,这两件事所需要的时间很长。然而,当代经济的速度越来越快,居民越来越“卷”。似乎社会正在面对这样的陷阱,即:我们愿意钱来得快,却没有耐心长期关注一座城市的文化土壤。
其实,这也是深圳建设“时尚之都”要回答的问题:我们愿意留给创意多少时间和空间?我们敢给年轻人多大的平台?我们愿意把心放得多开?
(作者原名Mary Ann O’Donnell,美国人类学家,自1995年起在深圳从事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工作,刘森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