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蓉易见”,见到信心、诚心和决心

今天,又一场“蓉易见”在成都举行。
第二期“蓉易见·民企会客厅”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上,昨日出炉的“民营经济55条”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在民营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一问一答间,部分疑虑消除了,有些问题解决了。
图片
这样的场景,最近在成都经常出现。5月7日,第一期“蓉易见·民企会客厅”座谈会举行;5月9日,“蓉易见”相关活动在崇州市和温江区分别举行;5月11日,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12345“蓉易见”活动举行……
在一场场“蓉易见”活动中,企业提困难诉求,抛问题疑虑,说意见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给出回复解答,主打一个高效沟通、精准服务。从一场场“蓉易见”活动中,可以感受到企业获得的信心、政府给予的诚心和城市坚定的决心。
“强烈感受到的信心”
在成都利路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吉涛看来,相比龙头企业,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更希望得到政策的支持,而“民营经济55条”正是一场“及时雨”
“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民营经济55条”在市场公平准入、融资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让黄吉涛看到了信心。
图片
“信心倍增,动力更足。”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参加了第一期“蓉易见·民企会客厅”座谈会后也发出了类似的感叹。
朱军的信心来自于座谈会上得到的及时解答。朱军希望政府能发布更多的项目清单,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能够参与进来。随即,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向彬指出了目前的问题,更提供了解决的方案——“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加快建设社会资本‘蓉易投’平台,集成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向民间投资推介‘3+1’项目清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计划信息等项目推介信息,助力民营企业及时发现市场机会,拓展市场空间。”
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朝万将感知到的信心投向了市场。“去年的暖冬,让我们对电热毯业务比较谨慎,而今年气候条件下,我们对于发展蛮有信心的。”这种信心,在参加完座谈会后更加强烈,“很高兴能参加这次会议,让我们能够一次性见到很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把我们企业的需求、困难可以直接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藏在时间中的诚心”
是不是诚心实意,时间的长短能说明一些问题。“蓉易见”活动中,“超时”的情况时有发生。
上周六举行的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12345“蓉易见”活动中,与会代表积极发言,企业的问题和建议都在现场得到逐条回复,致使整个活动较原计划时间“超时”1个小时。而去年11月举行的“美食产业(绿色食品)链12345产业建圈强链‘蓉易见’活动”,也是扎扎实实开了近3个小时。
长时间的交流能看到认真与细腻,短时间的回应体现出速度与效率。对于“时间短”这一点,四川鑫居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车淑兰感触很深。
图片
鑫居泰实业以建筑行业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营业务,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浪潮中,车淑兰感受到了“瓶颈”。一些客户对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信息化提出了要求,迫使车淑兰必须进入数字化转型的队伍。可是怎么转?往哪个方向转?车淑兰一头雾水,她希望在“蓉易见·民企会客厅”座谈会上找到答案。
没想到,座谈会现场,车淑兰就得到了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企业服务处处长李林的回复——“针对企业的具体需求,我们可以帮忙对接一些数字化能力较强的服务商,根据企业痛点和发展规模定制一些技术含量高、平台服务能力强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更让车淑兰没想到的是,在座谈会召开的第二天一早,一场为鑫居泰实业“量身定制”的资源对接会就拉开了。参与资源对接会的,除了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华为。“效率实在是太高了!”车淑兰感慨道。
为了提升效率,5月10日,成都12345热线平台首次专设行业协会商会意见诉求“一站式”受理渠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诉求可以“快享直达”。无论是长时间的认真倾听、交流,还是高效率的回应、落地,其背后,都藏着一颗真正想解决问题的诚心。
“久久为功的决心”
“蓉易见”走进大众视线已经快1年半了。
2023年1月28日,当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随着成都12345亲清在线正式上线,“蓉易见”与“蓉易办”“蓉易享”、12345助企热线等三大企业服务平台一同亮相。
作为政企线下沟通平台,“蓉易见”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通过政企面对面交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困难,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高效便捷的创业环境。
图片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共组织1.4万家企业开展线下沟通“蓉易见”活动2250场,收集问题建议2190条,解决问题2072个。
如今,“蓉易+”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座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成都一口气发布了“蓉易+”六大场景,涉及“蓉易享”“蓉易贷”“蓉易诉”“蓉税乐企”“蓉易用”和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等。
再往前看,2023年年末,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2024年元旦节后首个工作日,《成都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出炉;2024年成都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一号工程”……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成都都会提到营商环境。
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企业家是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让企业在成都更容易发展成长,让企业家在成都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幸福感,是成都久久为功的点、实实在在的事。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下,近年来,成都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长,民营经济规模持续提升,2023年,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1.07万亿元、增长5.5%;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780.92亿元、增长5.0%,占GDP比重达50.4%。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喆 摄影 李冬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钟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