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志讲史,三毛述志!他们建设方志文化街区讲述老底子故事

图片
徐汇区湖南街道,有770余幢风格各异的老洋房、200余位历史名人、123处不可移动文物。怎么讲好这些老底子的故事?在今天(16日)举办的徐汇区方志文化“三进”示范推介展示会上,湖南街道正式启动方志文化街区建设。代表徐汇区地方志形象的“徐小志”,将与代表湖南街道社区文化宣传形象的三毛一起,徐小志讲史,三毛述志,打造地方志文化宣传的新形式。
湖南街道,自1914年开发建设成居住区。经历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际会,百年上海的历史烟云,可以称为上海百年红色文脉史的典型代表。湖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海英介绍,著名的漫画大师、“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在湖南街道辖区内居住了四十余载,用生动的形象集中展现了百年上海、海派社区的红色印记和生活记忆,是社区方志文化的珍贵载体。
图片
因此,此次以社区居民张乐平先生笔下生动的三毛形象为切入点,与区地方志形象代言人“徐小志”联名,培育建设具有历史人文风范的文化街区。
湖南街道以“三毛述志”为主题,以红色文化为底色,海派文化为特色,徐汇文化为亮色,多角度、多形式、多途径挖掘红色基因、提供便捷阵地、注重多方参与、共建精神家园,通过把组织建起来、阵地串起来、故事讲出来、感受画出来、宣传队组起来、建筑走出来、文化写出来、记忆说出来、历史演出来、文脉展出来十项举措,共推出10大类、19项方志文化进社区项目内容,引导和培育人们对社区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参与度。
现场,“徐小志讲史·三毛述志”导师赋能团队代表获赠三毛形象聘书,“徐小志讲史·三毛述志”文化共治联盟成立仪式。在党建引领下,湖南街道将依托大中小幼社思政育人实践圈资源优势,吸收26家单位加入“徐小志讲史·三毛述志”文化共治联盟,共同推进湖南社区方志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助力方志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建筑、走进群众生活。整合辖区资源,邀请来自徐汇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音乐学院、海派连环画传承馆、上海城建学院等涵盖历史、人文、音乐、美术、建筑多领域专家成立导师赋能团,深入挖掘街道历史渊源,更好地传播湖南街道梧桐树下的红色文化。
图片
据介绍,徐汇区方志文化“三进”行动是区地方志办公室通过打造“徐小志”方志文化品牌,建设“三进”示范点、设立“志汇角”图书小站、制定方志服务菜单等举措,为社区、学校和企业提供多维度方志文化服务的全新模式。2024年,徐汇区方志文化“三进”工作着力打造特色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为方志文化的活化利用、服务发展设立样本。
作为区方志文化“三进”落地社区的示范性成果,湖南街道本次向社会发布了第一批活动清单,包括四场“老房子里的红色故事会”系列活动、两场“画笔下的海派工作坊”系列活动以及三场“行走中的文脉博物馆”系列活动。活动中,湖南街道还发布了涵盖了四十余处名人故居的方志文化地图、标注了11处承载着红色记忆坐标的红色文化点位图以及首条“梧桐树下的历史文脉”行走路线,便于群众直观感受上海红色文化发展脉络。
图片
未来,湖南街道将整合专家赋能团队以及文化共治联盟的力量,为群众讲好一堂堂方志文化课程,绘好一篇篇红色文化长卷,真正让方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此外,湖南街道还建立了以张乐平故居和宋庆龄文化空间为主阵地的“徐小志讲史·三毛述志”方志文化研学营,将以“张乐平故居”与张乐平先生的好邻居中福会“宋庆龄文化空间”作为三毛方志文化的资源集结地和实践首发地,深挖张乐平故居展陈物资的红色内涵,与“三毛学法”法治文化阵地相呼应。
同时,联动宋庆龄文化空间的场地和品牌优势,以点带面打通湖南街道项目推进筋脉。形成了31处以“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党群服务站-居民区党群服务站-联盟单位和梧桐文化空间”为主体的“徐小志讲史·三毛述志”方志文化阅读角矩阵,通过公共空间的开放和完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未来,湖南街道将在首批联盟单位、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方志文化推广的基础上,搭建平台,让社区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方志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实现社区文化共治。街道将陆续推出“梧桐小馆长文明实践营”,联合联盟单位制作三毛方志文化地图手账、红色历史文脉故事的绘本和宣传社区红色文化历史的话剧,结合“一路一弄”工程以及风貌区肌理特色和海派文化特点,在弄堂绘制社区红色文化历史文脉墙,开展“共绘梧桐树下红色文化历史长卷”、青少年红色连环画作品展览、口述历史等活动,以回应人民期待并不断丰富方志“三进”活动的形式和内涵,努力打造具有历史人文风范的文化街区。
  作者:王宛艺
文:王宛艺图:采访对象供图编辑:张晓鸣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