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央视重播!《我的阿勒泰》何以打动上海观众? | 上海会客厅

最近,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平台播出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引起了观众热议。5月13日,《我的阿勒泰》在央视八套重播,每天播出两集,引发了又一波观剧热。《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新疆著名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讲述了生长在阿勒泰的汉族少女李文秀一心在大城市中追求文学梦想,却屡屡碰壁,被迫回到老家与开小卖部的母亲张凤侠相依为命。在结识哈萨克少年巴太之后,文秀渐渐发现了当地之美。
图片
对于许多上海观众来说,他们为何喜欢观看《我的阿勒泰》?他们对这部热播剧有何评价?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采访了上海作家、编辑和读者,听听他们眼中的阿勒泰以及作家李娟。
上海作家孔明珠曾与李娟在上海见过面,并有过一番交流。孔明珠前几天充了爱奇艺会员,并看完了8集《我的阿勒泰》。
真的不错,尤其是最后一集好看。男女主都演得好,改编得好,马伊琍演的张凤侠也不错。但是我感觉这个角色与李娟在书中描写的妈妈有一定距离,电视剧里的妈妈太有文化了,金句迭出,似乎不合情理。
图片
市民、医务工作者顾敏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为了“迎接”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播出,她特意购买了李娟的书:
因为工作忙,我见缝插针看完了书,只看了一部分剧集还有花絮片。我会不由自主想起《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比较两地风情。读着读着,我好想出去旅行,去新疆玩。
图片
在顾敏看来,这部剧最吸引观众的或许是片中所展现的生活方式:
前两天一位专家朋友跟我说,他好想给自己放一个月的长假,但又说“这么多工作,放一周也行”,后来说“三天也行”,再后来,他发现其实一天也放不了。的确,像我们这些忙碌的都市人,对诗和远方已经不关注了,就想去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放空自己。
图片
市民许树建先生退休之后一直热爱阅读,他在今年4月获颁思南读书会十周年荣誉读者。2018年夏天,他曾带家人去阿勒泰旅游,许树建回忆:
看电视剧前我也不懂什么叫夏牧场。不知道张凤侠为什么执意要去那里睡帐篷?更不理解李文秀为什么也想跟着去,还敢跟着去?其实整个电视剧就是从准备去夏牧场和回到彩虹镇结束,故事都发生在夏牧场,所以题目用“夏牧场的故事”最贴切。但是书的本质是李娟心中的阿勒泰,这里有她在20多岁时的生活,爱与困惑。这个阿勒泰就是李娟心中的青涩表达。有温度,有眼泪……
许树建告诉记者:
我以前曾经听说过李娟,但之前没认真读过她的作品,我相信这部电视剧就是她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我读她作品的开始。
这让我联想到近十年参加思南读书会,接触到从新疆来上海的一批年轻朋友,她们都有着与剧中李文秀一样的神态,他们的父母辈或者爷爷奶奶辈都是当年全国各地支援新疆的建设者,她们在广茂的南疆与北疆出生与成长,她们的最大特点是对生活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满足,没有一丝娇气。看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加深了我对他们的理解。我想,热爱生活、记录生活、真实的表达就是剧中的李文秀,也就是现实中李娟成功的全部!
图片
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编辑毛真好在前几天特意下载了爱奇艺,充值了会员,分三天看完了电视剧:
2018年读李娟和她的阿勒泰,读冬牧场和向日葵地,还有杨云苏。那天翻出旧书,书页都已泛黄,伴我无数个夜晚都好眠。之前基本不看国产剧的我,耐着性子看完第一集,差点弃剧,后面七集倒意外地“还行”。于我而言,还行就是不错,不知道李娟怎么想的。至少我这个老读者,又想起书里那些熟悉的文字,想起猎户座已经消失的春天,还有“不要再想我,忘记我吧”的外婆。
今年夏天,我很想去阿勒泰,那时头发更长了,要像张凤侠一样扎两只麻花辫,然后,“随便找处平坦的草地一躺,身子陷入大地,舒服得要死”。
据多位上海报人介绍,李娟的文学作品其实与上海有缘。从2007年10月起到2017年9月的10年间,《文汇报》副刊“笔会”陆续刊发了李娟的多篇专栏文章,专栏包括“阿勒泰的角落”和“遥远的向日葵地”,第一篇为2007年10月24日的《粉红色大车》,当年11月28日还有一篇文章,为《孩子们》。 2017年9月13日,李娟在“笔会”发表《力量》一文,而专栏名称为“遥远的向日葵地”。
图片
据悉,周毅曾经担任“笔会”主编,多年来,她一直在专副刊领域默默耕耘,采写特稿、编辑版面。有上海媒体人认为,周毅于李娟,是伯乐,更是知音。
2009年6月27日的“笔会”刊发了周毅用笔名“芳菲”署名的《李娟来信》一文:
自李娟在“笔会”开出“阿勒泰的角落”专栏后,几乎每篇文章都引起程度不同的关注和谈论。这么一个普通的名字,渐渐被人传扬了。
《阿勒泰的角落》系列美在哪里?就美在她明亮的而非阴暗的底色上……寂寞的诗多矣,明亮爽朗下的无边的寂寞似乎还没有人写,这就是独创的境界。”
李娟的专栏文章也打动了许多文化人和读者。2016年“笔会”创刊70周年时,上海作家、华东理工大学物理系教师路明曾写道:
我是在《笔会》读到李娟《粉红色大车》的,从此欲罢不能,像现在的“追剧”一样,一篇篇追着读下去。这是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天空高远,大地倾斜辽阔,河流闪闪发亮,男人干活喝酒,女人缝衣做饭,等待舞会的少男少女们各怀心事,狗在嬉闹,骆驼在远征,棕熊在大雪深埋的小木屋里睡着深沉的觉。有人说,李娟是一个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我倒觉得,跋涉沉重了些。你见过那些风雨里玩耍的孩子吗? 他们的笑容是淋不湿的。
那时我是一名物理系的研究生,偶尔尝试写作,更多的时候是迷惘。我看见李娟在戈壁深处放起了烟花。我想,如果我坚持写下去,会不会离那片烟花近一点。
如今,李娟的“阿勒泰”系列作品已经成为热销书,并多次出版。今年1月7日,李娟在其微信公众号介绍了《阿勒泰的角落》新版。该书由新星出版社在今年1月出版,收录了17幅全景彩图,摄影者有刘新海和杨建波,刘新海为阿勒泰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杨建波为阿勒泰艺术家。
图片
可惜的是,周毅在2019年10月英年早逝。李娟在最近的一期直播节目当中回忆当年与周毅的友情:“每次去都住在她(周毅)家,她温暖、单纯、热情,一个非常美好的人……(我们)真的是非常好的朋友。”
图片
记者在5月16日晚上查询发现,目前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豆瓣8.8分,居2024年豆瓣国产剧评分榜首,在近年来播出的国产剧中,这也是非常亮眼的成绩。记者当天晚上写稿之时,《我的阿勒泰》第8集在央视八套播出,该剧于5月16日晚上全部重播完。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