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报道 | ESR私有化 亚洲最大资管之王的资本史

图片
观点网 复牌三日,ESR股价还在继续上涨。
自5月14日发出私有化澄清公告后,ESR复牌股价持续上涨,当天涨收26%,报12.60港元;5月16日,收涨3.17%,报13.00港港元,总市值上涨至447.62亿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澄清发布后,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最新公布的季度指数评审结果显示,ESR落选了MSCI香港指数。
为何一则澄清公告带来如此密集的股价波澜与市场喧哗?原因要自ESR最近收到的一则私有化收购建议说起。
私有化提议与城里城外
ESR的股东们近期坐不住了。
“华平投资集团正牵头一个财团,计划将旗下在香港上市的物流平台ESR私有化,董事会已收到该财团的正式投标函。”来源于资本市场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而指向ESR私有化具体动态,以及组成财团,收购价格等等重要内容。
ESR主力股东及持股情况
图片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
显然,在无官方公告的情况下,毫无支撑力的市传消息也极易影响ESR的市值走向。
5月14日,ESR火速发布公告,第一步先反驳了网传华平投资牵头组财团的谣言:2024年4月25日,ESR收到由喜达屋资本、Sixth Street Partners、SSW Partners LP所组成的投资者财团的收购建议,财团中,并不包括华平投资。
但作为股东之一,华平投资、ESR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Stuart Gibson、集团总裁兼非执行董事Charles de Portes、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沉晋初几方人马汇合,正在与上述财团进行磋商。
ESR在公告中强调,华平及三位ESR创始人认为,财团所提出的收购建议符合股东的最佳利益。
但这份公告澄清得不够“彻底”,全文未提及提议的交易细节、交易价格,也没有说明何时会提出正式报价及具体方案。事实上,投资者眼下最关注的细节,正是ESR可能进行私有化背后的市场估值,以及这份估值是否能体现ESR当前资产的价值。
为验证早前资本市场所传消息披露估值的真实性,观点新媒体咨询了业内人士,其认为,这份估值不切实际,因为简单推断便可得知,按照ESR2019年上市时股价,首日开报17.6港元,当日收盘总市值为534.4亿港元;而投资者财团在今年4月25日开始接触ESR董事会探讨收购建议,该日的收盘股价为8.35港元。
若按照过去五年香港市场完成私有化企业平均溢价30%-40%左右进行计算,预估估值在60-65亿美元,这与此前传闻中的估值并不匹配。显然这样的市场估值不具备真实性,而且传闻中牵头的华平投资同样也不在财团之列。
过往上市企业的私有化,大多实质上是大股东或者投资机构财团对市场估值不满意时,通过全面收购市场流通股份,以达到退市的目的。但这意味着收购一方需要投入足够资金,以合理的价格进行收购,这其中就需要支付较高的溢价进行现金回购。
那么,现在提出了对ESR收购建议的投资者财团是否具备以上条件?
事实上,喜达屋资本、SSW及Sixth Street并非ESR刚上市时的基石投资者。据ESR招股书显示,其自成立至上市以来共接获八笔投资,投资背后的八家资本平台均与喜达屋资本、SSW及Sixth Street无直接关联。
对比ESR刚发行时投资者份额与当前投资者份额可得知,这三家公司属于后来者居上。
2024年3月20日,喜达屋资本购买ESR4.48亿股份,持有10.66%的股权,而SSW与Sixth Street合计持有5.06%股权,三家合计手握ESR15.72%股权,总持股数量大于华平投资。
目前,按ESR于公告中所披露,其提及的主要股东及联席创始人、董事等持股方,其合计持股比例达到53%,而其他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为47%,而据ESR截至2023年年底披露的最新流通股数据42.876亿来计算,其他公众股东,即小股东目前的总持股数量约合20.11亿股。
图片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
因此,在提出私有化建议之时,投资者财团与创始人如何磋商出合理的价格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ESR于去年受到港股市场波动影响,在股价与资产估值方面遭受一定压力。而此时喜达屋资本等三位股东主动组成财团,主动向ESR递出私有化建议,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三家资本机构对于收购ESR的正面考量。
事实上,喜达屋资本被业内誉为收购高手,也是美国机会投资领域的佼佼者。自千禧年起,就开始了大杀四方的收购历程。其先是完成了国家高尔夫地产的私有化,又接连收购泰亭集团、卢浮宫公司、TMI Hospitality。2016年,万豪将喜达屋酒店以133亿元的价格收购,喜达屋资本亦从中多有获利。
而财团中的另外两方SSW,Sixth Street也同样精于收购。2022年,汽车供应商麦格纳国际宣布与投资集团SSW达成协议,以15.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维宁尔的主动安全业务;Sixth Street则在2023年牵头成立投资者财团,收购高盛旗下分期贷款平台Green Sky。
新经济地产的朋友圈
当然,收购财团建立的基础并不关乎三家平台具有同样的收购基因,而在于ESR拥有财团所期待的长期持有价值。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ESR的私有化蕴含多重可能性:“它们三个(财团)都是ESR的持股股东,如果在私有化成立的背景下将小股东的股份全部收回去,那么未来ESR也会在这些机构的运营下去美国寻求上市,估值也会发生改变,甚至上涨。“
截至目前,ESR依旧是亚太地区领先的新经济不动产资产管理公司,也是最大的上市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之一,旗下业务类型揽括新经济不动产平台、REITs、以ARA为代表的不动产基金、物流地产,以及私募基金,总管理规模达到1560亿美元,业务涉及几乎囊括了整个泛亚太区域,并扩展至欧洲、美洲。如此庞大的业务体量规模正中喜达屋资本、SSW及Sixth Street的投资习惯。
从体量来分析,ESR称得上是亚太区不动产资管企业中的佼佼者。回顾来时路,从2011年雏形成立,到2024年收到私有化提议,只过去了13年,但在这些年间,ESR最重要的创始人沈晋初从未缺席。
2003年,从上海交大技术经济学毕业的沈晋初离开了工作八年的戴德梁行,进入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普洛斯,八年后成为普洛斯中国的创业元老人物,也攒够了一波又一波行业经验与圈内人脉。
常言道,职业经理人的尽头是创业。此时恰逢来自美国的华平投资决心在中国仓储地产业掘金,又碰上了同为物流资深玩家的孙东平,行家见行家,相惜之余,沈孙二人加上华平投资三方联手创办了上海益商仓储服务有限公司,后又改名易商,公司由华平投资完成资金支持,沈孙二人进行操盘。
一开始,易商的投资路线主要围绕电商物流,总资产扩展只有约5万平方米。2013年之后,外资接连进入中国押注物流地产企业,接连几笔天降投资的完成让易商顺利火出外滩,在建和运营物业面积翻倍至150万平方米。
2013年12月,易商先获得了高盛提供的1.2亿美元的Pre-IPO贷款融资,并在2014年年初签署了5468.46万股股份的认股协议;同年,荷兰最大的养老金基金资产管理公司APG决定将向易商投资至多6.5亿美元,获得易商约20%的股权,并和易商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发、持有并运营物流地产项目。
为何在一年之内,高盛与APG都相中易商这块璞玉,前后加注进行投资?
原因很简单,2010年起,中国零售和电子商务行业开始快速兴起,紧接而来的仓储需求日益旺盛,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原本就身处行业巨头普洛斯的沈晋初看到了未来的物流地产机遇,与孙东平再起炉灶;最重要的是,在两人创业的基础上,华平投资给予了几乎全方位的投资支持。
同样,由沈孙二人的物流经验班底支撑的易商,还从华平投资传承了平台并购、合并运营的优先策略,这使易商在筹备上市中后期(2016年-2018年)超越了国内大部分物流玩家执着于传统前融、回购的思路。
首先,易商从一开始就明白,亚太区是自己的经营主场,想扩大亚太区的运营范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区域内找到具有同样经营思路的企业,一起干,规模越大,话语权越大。
回到2014年易商首次获得高盛投资的时期,还有一家位于亚太区的企业也收获了一个来自欧美的重磅合作伙伴。彼时地产基金Equity International宣布,与一家叫做红木集团的物流地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红木集团的发家史要从2006年说起,Stuart Gibson和Charles de Portes两人与沈晋初当年算是公司同事,两人都出身于普洛斯,所带领开发的物流地产投资总额超过40亿美元,Stuart Gibson还做到了日本区域的主管。2006年,两人独起门户,联合建立了红木集团,专注开发日本物流地产、租赁和资产管理业务。与易商有着相似的起步轨迹,而两者未来的合并也就顺理成章。
在这一物流地产初兴时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彼时易商在国内与之相争的企业不少,其中被市场常常提起的是一家名叫宇培(后称中国物流资产)的物流地产商,这家中美合资的企业背景也颇有来头,其中方资本为上海宇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而美方资本则是红木的合作伙伴Equity International。
也就是说,易商若能够与红木集团合并经营,不仅能扩充市场占有规模,还能进一步“拉拢”Equity International增强资本竞争力。
事实证明,这一步棋走对了。
2016年1月,经老伙伴华平投资牵线,易商与红木集团宣布全股票合并,新集团改名为易商红木集团。这家新集团合并了中日韩三国市场多项大型地产资产,旗下持有和在建的项目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物流地产项目储备也增加至800万平方米,租户也完成了更新,马逊、京东、一号店、家乐福均在其列。
作为红木方的合作伙伴,Equity International于同年九月完成首期亚洲基金2.05亿美元的募集,这笔基金专门用来支持易商红木开发的亚洲物流地产项目。
“这是公司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支专注于亚洲投资的基金。”从EI的首席执行官Tom Heneghan的发言来看,易商红木的诞生,将带给亚太区市场更多可能性。
亚洲资管之王
尽管完成了与红木集团的合并扩张,成为了一家独立的物流地产平台,但ESR本质上主要背靠华平投资。也正因如此,在ESR升级上市的过程中,也借鉴了华平投资的运营思路,并购、收购操作不断,且在寻求上市的过程中,由华平投资牵线的老朋友也相继前来助力。
2017年起,ESR开始主动向澳洲、新加坡市场扩展,但后者的扩展更为波折。
2017年10月,ESR通过收购澳洲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Propertylink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并於2018年8月收购CIP,於澳大利亚业务遍及全国的综合开发集团。
澳洲市场的拓展其实基本与新加坡同步进行。2017年1月,拥有新加坡Sabana REIT5%股权的ESR开启了对前者的收购谈判,计划投资35亿美元在新加坡整合成立中型工业信托,收购耗时两年之久,期间波澜颇多,但这笔得之不易的收购,也见证了ESR的资本扩张与上市历程。
最初开启收购时,Sabana REIT董事会方面针对当时租金低于预期,股价不振等问题成立了战略评估委员会,企图持续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ESR在此期间没有放弃股权争夺,但因种种因素,2017年11月,Sabana REIT对外宣布,停止与ESR的战略收购方案。
暂时未得手Sabana REIT,ESR转换兵力,以ESR-REIT的名义于2018年合并了新加坡另一个老牌工业地产巨头信托VIVA,合并后,ESR-REIT市值达到23亿美元。
新加坡市场之外,ESR也在抓紧港交所上市进程。截至2018年年初,这家企业已经接连获得了大大小小六轮投资,囊括了高盛、StepStone、通用电气等资本大佬,可以说,背靠众多大树的ESR离上市就差临门一脚。
ESR上市前所获融资一览
图片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
这时,一位深陷物流困境,又寄希望于物流仓储行业发展的老朋友找上了门。
“京东物流2018年亏损超过23个亿。”刘强东在一封内部信中向员工坦言,2018前后两年京东物流的日子相当困难,亏损压力一直压在刘强东的心上。为了破局,刘强东在2018年5月宣布要成立物流地产基金,来支持更多物流仓储建设,简而言之,京东物流要期望加入物流产业基金的圈子,用外来的钱,支撑自己的仓储业态。
似乎又是冥冥中注定,京东是ESR成立以来最大的承租客户,ESR则是京东最主要的库房提供商,前者正在寻求融资上市,后者想走轻运营模式支撑物流业务,两者一拍即合。于2018年内,京东旗下子公司迅速完成向ESR投资3.06亿美元。
又一位基石投资者加入上市阵容,此时的ESR不愁投资,缺的是更大更广的市场规模,新加坡未完成的收购仍要继续。
2019年3月,已经持有SabanaREIT42.8%权益的ESR再次启动收购协议谈判,三个月后,ESR完成Sabana REIT额外51%权益的收购。
投资是ESR的扩张法宝。通过2016年成立后便开始的买买买,ESR的资产管理规模由2016年底74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6月的202亿美元。
2019年11月1日,ESR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以每股16.8港元的价格在全球公开发行,募资总额超126亿港元。
至此,ESR终于在亚太物流地产资管领域拥有了一席之地。
上市之后,收购策略依旧,2021年8月,ESR宣布斥资52亿美元收购亚太区领先的不动产资管公司ARA集团(亚腾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ARA将成为ESR的附属公司,ARA集团的财务业绩也将并入ESR的账目中。
收购完成后,新平台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1290亿美元,相当于亚太区第二大不动产资管平台的2倍以上,同时也将问鼎全球第三大上市不动产基金管理公司。
ARA助力ESR登上新的宝座,但同时,市场大势也在风云涌动。
2023年12月,恒生指数跌破16000点,创下年内新低,随之而来的是一片企业跌势,已将经营重点转向新经济的ESR也不能幸免。
尽管耗费心血进行了数十笔股份回购,但市场低迷情绪带来的压力犹在,仅靠回购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ESR将购入两年的ARA资产又进行剥离,以优化现有资产组合,降低潜在市场波动对自身的影响。
回到如今,收到财团的收购提议并进行积极磋商,ESR适时而变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对ESR来说,引入新的投资机构不是坏事。”有业内人士表示,ESR确实该做私有化,这个时机也很合适,私有化对于ESR的业务发展本身影响并不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东的利益。
“ESR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投资机构对它青睐是正常的。但是由于国际利率不断升高和香港大市低迷,对ESR股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元丰资本合伙人古迎辉向观点新媒体表示,私有化一般会在公司市场估值相对较低时候进行,公司认为市场低估了其价值,私有化可以为股东提供更高的回报,并避免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截至目前,ESR还处于收到私有化提议的初期阶段,并未披露更多具体的磋商细节,但据业内人士推算,若提议获通过,ESR未来私有化的总体进程大约会耗时一至两年左右。
原报道 | 用事实说话,用客观、深入的态度记录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