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11年,博士生登报“官宣”结婚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6日讯(记者张维纳)“特此登报,敬告亲友,亦作留念。”5月16日,李嘉威与徐艳晓在《长江日报》刊发启事“官宣”结婚。两人已恋爱11年,现都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读博士。
图片
5月10日,李嘉威和徐艳晓领取了结婚证。
“李嘉威先生与徐艳晓女士于公历2024年5月10日正式结为夫妻。愿修百年之好,共赴白头之约!”与启事文字一起配发的还有两人的照片。照片中,新娘穿着淡绿色旗袍,手捧花束,新郎向大家展示着结婚证。两人的背后,繁花盛开。
新娘徐艳晓告诉记者,她和新郎李嘉威是高中同学。高考后,他们一同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人一路从本科读到了硕士、博士。5月10日,两人领取了结婚证。徐艳晓说:“我们计划在登报后,将报纸上的结婚启事拍下来再发朋友圈,这样更有意义。”在她看来,登报“官宣”结婚既有浪漫的仪式感,也是一种庄重的声明。
5月16日,《长江日报》刊发的李嘉威与徐艳晓的结婚启事。
李嘉威的姥爷喜欢读书看报,徐艳晓的父亲也有摘抄报纸的习惯。徐艳晓说:“我们还准备将报纸送给家人留作纪念,他们都会很高兴。”
图片
结婚启事上,配发的李嘉威与徐艳晓的照片。
历史上,新人结婚在报上刊发启事曾是一种风气:一来知会了远近亲友;二是日后可以作为凭证;三来报纸便于长久保存,更具纪念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少人结婚时仍会在报上刊发启事。1949年,13对新人在《长江日报》刊发结婚启事,1950年有22对新人在《长江日报》刊发结婚启事,1949年至1955年平均每年有11对新人在《长江日报》刊发结婚启事。
1949年6月1日,《长江日报》刊登的结婚启事。
1950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1955年6月1日发布的《婚姻登记管理办法》,对促进婚姻法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片
今年以来,《长江日报》刊发的另外两对新人的结婚启事。
记者注意到,《婚姻登记管理办法》实施后,人们在报上刊发结婚启事的逐渐减少。记者查询得知,1956年的《长江日报》仅刊发了1对新人的结婚启事,此后数十年没再刊发过结婚启事。
如今,结婚登报重新成为一种潮流。仅去年,就有27对新人在《长江日报》刊发结婚启事。今年以来,已有3对新人通过《长江日报》“官宣”结婚。
【编辑:姚昊】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