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AI+大模型,会产生哪些农业商业模式

AI功能越发强大,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早,就能快速帮我们完成很多事情,提高整体效率。这篇文章分享的是AI大模型在农业上的应用,相对来说,可以带来一些机会,但有些领域也只能是起辅助作用。
图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国小农”是我国的特色,大模型和AIGC的浪潮下,是否在农业也会带来一些实质性价值和机会?农业行业大模型会带来价值,能带来一些机会,但也不是完全替代现有技术人员和技术环境,而是提供辅助。
一、大模型会对农业带来价值和应用场景
过去希望农技服务能到田到户,但一直难做到,大模型的出现,让广大小农户都可以利用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来获取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实现农技服务的到田到户。
其次是可以利用大模型为农户提供种养殖的决策建议。并且未来通过大模型可以支持系统智能控制,更有利于智慧农业设施的推广和普及。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二、哪些农业场景适用AI大模型
第一:农技服务
目前基础条件相对好,也有需求,可以先行开展。
例如植保、水肥、灌溉等技术的知识储备较为充分,已有很多农业方面的知识积累,用大模型方法,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变成不同人群和地区可以使用的数字化产品。
第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比如猪肉价格,未来需要对产区、市场、政策等多维度信息汇聚分析,是多模态的农业行业大模型。
之前农业部建设了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模型的技术可以为类似这样的服务平台模式带来优化提升。
第三:生物育种
生物育种需要首先发现基因,分析哪些基因与品种的性状相关。
基因组、表型组、转录组、表观组等多维组学适合做大模型,农业生物基因组含有几亿或几十亿碱基对,最终组装成几万个、十几万个基因,大模型可以用于海量基因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基因大模型的核心在于精准设计调控基因表达。
例如,品种蛋白质的含量、成熟期的先后,或者抗病抗灾能力等。
由于基因的数据量很庞大,因此AI的作用在于关联分析,即分析不同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通过机器与系统来选择和匹配关联关系。
AI在此过程中作为辅助手段,来支持生物学专家发现规律、快速解决一些问题,但也有边界。
三、农业大模型落地关键点
大模型是给出趋势性判断,供决策参考,用户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判断,而农业大模型训练的数据要准确。农业对准确性要求很高,农业决策的失误对于经营主体会带来不可承受的结果。
在农业领域,仅仅一个通用大模型很难解决所有的生物问题。农作物、动物、微生物都需要各自建立一个通用大模型。所有构建行业通用大模型的难度大,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区,不能用一个通用模型来解决,每个地方都需要差异化、个性化建模。
行业大模型应该是分层的,例如,基于农作物的通用大模型,可以针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不同品种研发专用大模型。
四、智慧农业4大场景
植保无人机
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主要是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智慧农业喷洒药剂作业。
无人机植保作业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具有精准作业、高效环保、智能化、操作简单等特点,为农户节省大型机械和大量人力的成本。
智能化温室
通常简称连栋温室或者现代温室,它是设施农业中的高级类型,拥有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直接调节室内温、光、水、肥、气等诸多因素,可以实现全年高产、稳步精细蔬菜、花卉,经济效益好。
近几年随着蔬菜大棚建设的快速发展,智能温室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推动力。
工厂化育苗
是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LED生态种植柜
该项目LED灯、水培技术的结合体。
目前,该系列产品支持50多类蔬菜栽培。同时,客户运营可通过酒店、高档餐厅、大型超市、品牌生鲜门店以及线上等多渠道进行蔬菜分销,另外由于基地型LED生态种植柜(基地型植物工厂)兼具观赏性,也可以用于亲子教育。
结尾
总结而言,农业领域的大模型,未来会从这几个机会点中优先出来,其中有些是行业通用的大模型,有些是农业行业特有的大模型。
再则,无论怎么将大模型应用在数字农业中,都首先需要有足够体量的数据,还要有自动化的业务运行。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