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规模矩形钢围堰成功封底

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通讯员 曹旭 史俊松 王超
5月16日下午,历经近30个小时奋战,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池州长江公铁大桥3号主墩钢围堰成功封底,大桥建设完成关键节点,为主汛期围堰安全度汛及后续施工争创了有利条件。
该大桥连接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和池州市贵池区,全长3108.5米,主桥长1768米,为三主桁三索面双层钢桁梁斜拉桥,采用“公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合并过江,上层为双向6车道宁枞高速公路;下层承载两线合池城际铁路并预留两线市域轨道。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1标段主要施工枞阳侧的跨江主桥(含北索塔)、公铁合建段引桥两大部分。
图片
施工现场
此次封底的3号墩围堰为矩形双壁钢套箱围堰,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矩形钢围堰,长80.6米,宽52.6米,总高约42.8米,壁体厚度2.2米,设计最大水头差达32米。
围堰钢结构总重量约8250吨,相当于一座占地达10个篮球场的14层楼房横亘在江中心。封底施工全程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达7米,总方量达21826立方米。
“自4月份以来长江水位上涨迅猛,完成封底浇筑是主墩围堰安全渡洪的先决条件。本次封底方量超2万,施工组织难度极大、安全质量管控要求极高。为此,我们采用‘两步走’的方法,先施工找平层混凝土,降低原始泥面对封底质量的影响,等找平层强度达标,再浇筑7米厚封底混凝土。”参与封底施工的现场技术负责人尤田说。
据悉,封底总体采用全平台直灌法施工,可极大地提高混凝土浇筑速率,缩短浇筑时间,保证混凝土质量。首封采用移动式料斗对位拔塞法,首开采用插管法,补料采用多点平衡交替直灌法,通过设置封底平台、优化导管点布置,满足全平台35个主灌点同时直灌的需要。总体施工顺序是从上游向下游逐步推进。
图片
施工现场
建设团队成立了“1个指挥中心+11个施工小组”的封底专班,对封底方案进行多轮讨论和细化,统筹协调混凝土供应、配合比设计、测量数据记录、交通保障协调等工作,开展多次二、三级技术交底,进行多轮现场施工组织模拟预演;同时严守安全质量底线,对现场管理及作业人员200多人进行了分工,实行24小时两班倒作业,并投入2台塔吊、4台履带吊、4台汽车泵、多台混凝土罐车,确保了封底速度和质量。
封底完成后,钢围堰能够抵抗巨大的水压力,将为桥墩承台施工提供无水作业环境,同时为后续主塔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大桥建成运营后,将成为安徽第6座跨江公铁大桥,对于进一步加强皖江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过江通道布局,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