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存整取有利息,“土地储蓄”模式破解耕地细碎化难题

5月9日,乳山市南黄镇冷家村村民冷传彪骑上电车,来到位于村北的“1号田”细细观望,嘴角微微上扬。
“前阵子抓阄分地,俺家抽到了1号田。不仅地好还连片,比以前好种多了!”冷传彪家有4.5亩地,过去被划分成5块小田,分布在全村各个方位,最大的一块不超过1亩。
土地细碎化问题在冷家村普遍存在。“家家都是零散小田,地不连片耕种不方便,不仅机械化作业困难,抢抓农时也成了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冷青林说,他家的情况也是如此,7.5亩地被分成了15块田。
“农机作业油门还没踩到底就到头儿了,农机手都不爱接俺村的活儿,出价也高。”冷青林说。种地效率低、效益差,久而久之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村中土地撂荒的现象也愈发严重。
图片
冷家村党支部书记冷青林。
为推进土地细碎化整治,开展规模化经营,2023年,冷家村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依托,探索建立“破题”新思路——“土地储蓄”模式。
冷青林解释,所谓“土地储蓄”,就是以“零存整取、利息分红”的方式收储村民“碎地”。通过制定土地储蓄规则,吸引村民自愿将手中分散、闲散的土地“存入”合作社,明确土地数量、不改变土地性质等要素,签订协议书。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每年每亩100元的保底“利息”,村民当“甩手掌柜”的同时可获得稳定的资产收益。
“村民相当于带地入股,每1.5亩地占2股,每股每年的保底收益是38.5元。如果合作社盈利,会再次按土地进行分红。”冷青林说。
目前,冷家村共收储村民耕地1700余亩。结合村集体土地,全村地块由3000块“小田”整合成四块“大田”,并划分成600亩“股民自种区”、200亩“规模化种植区”、300亩“合作社自营区”和1000亩“对外承包区”。
图片
冷家村共收储村民耕地1700余亩,小田变成大田。
“土地储蓄”模式的“玩法”也比较独特。冷青林介绍,存地后仍有耕种意愿的村民,可在“股民自种区”以每年100元一亩的价格,回购不超过自家存地面积的连片成方地进行自种,以抓阄形式选地;在“规模化种植区”,股民可用每年每亩不超过180元的价格,大面积承包连片成方地,但不允许转包,种啥也需要报备;“自营区”由合作社自行规模化种植黑小麦、黑玉米等特色粮食作物;“对外承包区”则用于对外招商和合作经营。
土地“零存整取”带来诸多好处,最直接的就是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
“种地不用跑来跑去,社会化服务也能跟上了。原来的小地块每亩要140元农机服务费,现在70块钱就差不多,机手也愿意接单。”村民冷传明说,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落地,村民种地更有信心了。
目前,冷家村约九成的村民已将自家地块“存入”合作社,并抓阄确定好了新的连片地。等今年麦收结束,他们将换到新地块继续耕种。
“小田变大田,地连片了,村里还能争取到一些上级扶持政策和补贴,再分给村民。”冷青林说。更令股民高兴的是,冷家村还将信用积分应用到机械化服务场景中,设立“信用农机”服务。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获得的积分可兑换农机服务费的减免。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甲 通讯员 邵峰 邵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