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向“新” 治理向“优” 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这样打造“完整社区”

龙虎网讯(记者 罗湘雨)栖霞中部,仙林以西,一块0.4平方公里的街区之上,汇聚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载体、充足的绿地活动空间,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便可以张罗好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便是入选住建部试点的“完整社区”——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
南京主城区里这个“芝麻”大小的社区何以“完整”,又如何在“完整”的过程中回应民之所盼,书写“宜居”“宜治”“宜业”的幸福故事?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幸福家园“焕新颜”
小楼林立、绿植错落、道路宽敞,新打造的社区广场三三两两的老人散步锻炼,不时传来孩子嬉笑玩闹的声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整洁和谐的社区,其中的居民楼多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下辖的4个小区均为拆迁安置房和国有企业家属区。
“时间长、年头久,生活虽然比较方便,但居住环境实在是急需提升。”硬件提档升级在社区居民中呼声很高。
问需于民,尧新社区“完整”的第一步便从改造开始。
早在2016年,南京推出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行动计划。
2017年,按照“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便民利民”的整治思路,尧新社区结合辖区特点、设施现状,在充分听取居民诉求的基础上启动老旧小区改造。
图片
外立面更新、屋面修缮、适老化改造、绿植增补、增设停车位……一系列见行见效的改造工程陆续落地,不仅让老楼告别“旧貌”,也为社区盘活闲置资源、增设公共空间打下基础。
三十五平方米的尧月铁路客厅,原是月桂园小区的一处空置用房。去年7月,尧新社区入选全国首批10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依托“一小区一特色”的创建思路,这处“邻里空间”开始被激活。
向社区居民征集关于铁路的老照片、老物件等,将征集来的展品进行集中展示,打造集参观、学习、休闲、交流于一体的铁路文化体验空间,同时增设会客议事区、文化休闲区等,实现“一厅多用”。
完整社区的打造不仅在于硬件的迭代升级,更要在改造更新中留住老街坊的“烟火气”“文化味”。
图片
尧新社区党委书记张林介绍,月桂园小区为上海铁路局集资房,小区内铁路职工众多,尧月铁路客厅的打造不仅能为居民提供一处文化休闲的场所,更在无形中增进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从“五脏俱全”到“服务俱优” 便民惠民“一站式”
在尧新社区,460平方米的“百姓健身房”一直人气颇高,临近傍晚前来锻炼休闲的居民络绎不绝。
提起今年年初刚刚开放的“百姓健身房”,居民们打开了话匣子:“小区出地、社区管养、共建单位赠送各类健身器材、乒乓球友购置球桌,不管是跑步健身还是打球娱乐,以后我们锻炼有了好去处。”
配上新建的“百姓健身房”,在尧新社区居民们以家为圆心,在适宜步行的范围内上学、就医、购物、吃饭、休闲等各类基本生活需求都被一一满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居民们对生活在尧新社区的高度总结,但是在社区党委书记张林看来,社区各类配套、便民服务不仅要“俱全”更要向“俱优”持续迈进。
距离“百姓健身房”不远处,一栋以红色为主体的三层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正在加紧建设中的“睦宁里”社区服务中心。
图片
(效果图)
“一老一小”在社区生活的时间最长,且步行能力有限,是社区需要优先满足、充分保障的人群。“睦宁里”社区服务中心在尧新社区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儿童托育、基础设施适老化、未成年活动多样化等惠民服务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养老服务、0-3岁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卫生服务、文化休闲、残疾康复等区域,通过嵌入式服务补齐“一老一小”等设施短板同时,将服务和资源延伸到更多社区居民家门口,推动单一职能社区向完整社区转变。
“‘睦宁里’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后,不仅能够便利尧新社区的居民们,也将辐射周边几个社区,填补片区部分便民服务的‘空白’,让社区成为所有居民的美好家园。”张林说道。
在“坚守人民至上,打造完整家园”的生动实践中,一处“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尧新社区从蓝图逐步转变为现实。
从“单打独斗”到“居民自治” 完整社区“可持续”
完整社区到底什么模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归根结底确是期待社区的新面貌、新风尚能够长久保存、持续焕新。而要实现完整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单靠社区一方单打独斗难以长久,需要的是整合多元资源,让更多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聚焦为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提供“尧化经验”,尧新社区先试先行探索“新路子”,创新打造“新福”家园党建品牌,不断挖掘“新福楼长”“新福庭院”“新福课堂”“新福关爱”“新福物业”内涵,以社区“议事庭院”“尧月铁路客厅”为载体,以“居民议事会”“楼栋座谈会”“铁路文化展”为形式,开展多形式、多主体的居民活动,动员更多居民,积极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共谋社区发展新思路。
“居民自己的事自己管。这样一来,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更高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社区党委书记张林介绍,在社区有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既是社区里的居民,也是连接起千万家的“新福”楼长。
目前,尧新社区共有楼长76人,通过上下联动,为每个单元提供“零距离”服务,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单元的角角落落。在一个“大党委”的引领下,“社区吹哨、楼长报到、群众参与”基层治理骨骼正逐步构建。
图片
如果说居民自治汇聚起的是基层治理的“凝聚力”,那么以精神为核心的社区文化则是汇聚基层自治的“向心力”。近日,尧新社区通过广泛征集的全新logo正式公布。以尧新社区的“新”字为主体,寓意着社区发展“月异日新”,辖区居民“新益求新”,街区面貌“焕然如新”。单独把“新”字拆分为“亲”和“斤”字,其中“亲”字,用火车头图案抽象描绘,寓意着多方携手同行,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斤”字,用祥云点缀,寓意着社区每一个工作人员要有运斤成风的本领,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从硬件配套到基层自治,尧新社区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便利、环境的优化,更是百姓参与社区治理的归属感、认同感,生活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城,所以盛民也。”城护民,民爱城,在这样的“双向奔赴”中,南京主城区里这个“芝麻”社区和谐宜居的成色必将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