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之乡盛开民族团结之花——新疆人大常委会机关民族团结纪事

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在巍巍喀喇昆仑脚下,叶城县,自古以来便以盛产核桃而享誉中外,这一美誉历经千年而不衰。然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聚居的各族群众对于民族团结的坚守与呵护,宛如叶尔羌河一般,历经千年沧桑,依旧奔腾不息。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始终坚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使命,积极发挥人大工作力量的优势,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其不懈努力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展现出崭新的积极态势。如今,新疆地区民族团结日益牢固,社会稳定得到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更是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美好画面。
工作队的叔叔阿姨们
在叶城县的白杨镇,村口的老人们总在感叹近些年来生活的变化,而总结起来就是很真切的一句话:“民族团结,无疑是各族群众心中那条至关重要的幸福线与生命线。”这只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在白杨镇全面深入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一个缩影。
白杨镇托玛贝希(10)村位于叶城县北部,距离县城约10公里,且与镇人民政府相距仅0.3公里,交通便捷,234省道贯穿全村。该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共计425户1816人。在民族构成上,该村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占比高达99%,汉族占0.9%,其他民族占0.1%,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民族特色。
多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队员始终扎根于该村,积极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他们紧密结合人大工作的特点,精准把握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人大特色相结合,以“人大声音”回应“人民声音”,使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通过不懈努力,他们为该村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
布合力且木·买买提,系10村2组村民,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眼部轻微残疾,且独自养育两儿一女。前来叶城县工作的人大机关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以“爱”为媒,开启了一场场结亲的“双向奔赴!”
“经过我们入户到访,了解到布合力且木·买买提家庭的整体状况相对困难,特别是厨房设施陈旧老化,不仅影响日常烹饪,还存在安全隐患。”工作队员说到,为确保她家能够拥有舒适且安全的烹饪环境,大家首先解决的是她家的厨房问题,一家人只有吃得好,生活才能过得更好!
在各位人大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协助下,布合力且木家的房屋内部及户外厨房进行了全面修缮和改造。经过精心施工,布合力且木一家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日升日落,驻村工作队与布合力且木·买买提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自厨房改造完成后,工作队经常“登门拜访”,与家中的两位小朋友建立了跨龄的亲密关系。每当队员们来访时,姐弟俩总是迫不及待地向“叔叔阿姨们”展示新学到的诗词。而队员们也总是在离别时,将孩子们家中的冰箱填得满满当当,以表达他的关爱和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跨越民族和年龄界限的情谊愈发深厚。
驻村工作队与村民的情谊也在核桃之乡这片土地上,如同核桃树一般硕果累累。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扶持,共同为改变乡村面貌贡献力量。村民们的心灵也在驻村工作队员视乡村如家乡,待村民如亲人的过程中逐渐靠近,深受感动。这场双向奔赴的情谊,正在悄然改变着整个乡村的面貌。
精神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不断发挥人大优势,彰显人大特色,用“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孩子们说:“礼物有草莓熊和足球,我们给叔叔阿姨们背了《长歌行》”
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干好实事,而民族团结无小事。
工作队队员们闲暇时,经常去布合力且木·买买提家中为家人们做顿可口的饭菜!队员们的好厨艺,成了他们和布合力且木·买买提一家的“暖心交流”,看着孩子们吃得香,队员们的心中也承载着让一家人过更好的责任。
图片
“肉孜节的时候,叔叔阿姨们都来了!给我们送了礼物,有草莓熊和足球!”布合力且木·买买提的女儿说,我们给他们背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次见面时,队员们都会与孩子们一起讨论诗词的意义,一起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与队员们的每一次学习分享也凝结成了他们彼此的牵挂。
工作队的干部到村里来了一批又一批,结下的亲戚一对又一对。大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人大工作的全过程,推动创建工作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不仅是人大机关干部工作的一大法宝,也是整个人大驻村工作队一直坚守传承的工作准则。
在就业上,因为布合力且木·买买提眼睛视力受限,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驻村工作队就通过政策兜底,将其纳入村级公益性岗位,实现了月月都有稳定收入并能兼顾家庭。
布合力且木·买买提说,她眼睛看不清,但对于驻村工作队的点滴付出,她比谁都更了解,都记在了心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更是以踏实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与人大机关干部的帮扶实现了真正的双向奔赴。
图片
在农忙和农产品销售季节,驻村工作队与布合力且木·买买提紧密合作,通过多渠道努力协助解决他家的牛羊、核桃等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长时间的照顾扶持、感情的不断递进,队员们和布合力且木·买买提成为了没有血缘的一家人,驻村工作队也被亲切地称为“娘家人”。
童心的梦想
“你们俩的梦想是什么”
“我要成为勇士保卫国家!”弟弟说。
“像迪丽热巴一样,漂亮,阳光,并且能够向全世界展示新疆女孩的美丽,自信。”姐姐说。
“好!那我们就约定好,咱们都一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工作队队员说。
这是人大机关干部的结亲故事,也是新疆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的故事,更是10村这个幸福大家庭的故事!幸福,还将与叶尔羌河一起,源远流长。
图片
对于大二学生古丽努尔·艾克拜尔曾因家庭贫困而打算放弃学业为家里赚钱,驻村工作队得知消息后,迅速与其所在学校及家人取得联系,深入了解情况。随后,工作队员们主动伸出援手,为其缴纳了学费共计3900元,助力其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还为她的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让她安心学习。
除了对困难群众生活上的帮助,驻村工作队还投资兴建了一座占地6200平米的村级文化广场来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该广场集文化活动、宣传教育、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各族群众交流互动、增进了解的重要平台。通过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切实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点滴的付出、亲如一家的良好氛围,工作队和村民们在10村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不断促进10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人大机关驻白杨镇托玛贝希村工作队队员宫勋说,工作队在继承并弘扬该村长期以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方面的优良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将不断总结提炼,紧跟时代步伐,带着感情做工作,不断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核桃之乡!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马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