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生育率为何比中国还低?

不久前,我在谈到中国生育率时说:“2023年中国的生育率在人口一千万以上的国家里排名倒数第二,在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里排名倒数第一。”为何我要在“国家”一词的前面加上“人口一千万以上”以及“人口一亿以上”这些定语呢?因为有一些人口较少的国家生育率比中国更低,新加坡就是一个例子。下表是2013-2023年新加坡全国平均以及分种族的总和生育率:
图片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2022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05;根据2023年出生人口推算,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在1.0左右。可见,新加坡的生育率比中国还要低一些。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新加坡总人口为592万人,其中居民(residents)有415万人。新加坡居民中,华人占74%,马来人占13.5%,印度人占9%,另外还有少数其他族裔的居民。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加坡三大种族中,马来人的生育率最高,华人和印度人的生育率最低。近十年来,华人的生育率在多数年份比印度人更低一些,但也有少数年份印度人的生育率比华人更低一些。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后,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极度匮乏。那一年新加坡总和生育率高达4.66,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政府开始推出节育政策,1970年代实施“停在两个孩子”政策(The Stop at Two Children Policy)。针对生育三个或更多孩子的家庭部分取消产假、育儿津贴等福利、提高住院费用、延长租屋申请年限等。
在节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下,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从1971年的3.02快速下降到1985年的1.61。到1986年,在新加坡认识到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严重问题后,李光耀政府决定停止节育并转为鼓励生育。1987年,新加坡提出鼓励生育的口号是“如果能养得起,就生三个或更多”。
但由于李光耀深受优生学思想的影响,初期的鼓励生育,主要是鼓励高学历女性多生育,不鼓励低学历女性多生育,所得税退税额度与母亲的教育程度挂钩,受过高等教育的已婚母亲可以为第一、二、三个孩子分别申请额外5%、10%、15%的年收入,封顶线为1万新加坡元。由于偏重高学历女性多生育的优生政策备受公众质疑,而且不能显著提高生育率,后来被迫终止,改为全面鼓励生育。
2001年新加坡推出儿童发展共同储蓄计划,对幼小孩子的抚养费用进行补贴,随胎次增加,生育退税的减免力度更大。此外,政府还为购买婚用住房的年轻人提供补贴,为有孩子的家庭优先分配或低价出租组屋。
2023年2月,新加坡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预算案,其中强调,将继续增加对国民生育的补贴。新预算案表示,从今年2月14日起,新加坡公民每生育第1和第2个孩子,每个孩子获得的补贴从此前的80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4.18万元)涨至1.1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5.74万元)。若生育第3个孩子,补贴还会增至1.3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78万元)。这些补贴将按年分批发放,直到孩子6.5岁为止。
为帮助家长平衡工作和家庭,2024年1月1日起,在职父亲的有薪陪产假可从2周增加至4周;育有两岁以下孩子的在职父母,每人每年可申请的育婴假从6天增至12天。
虽然新加坡从1987年开始鼓励生育,但只是使生育率短暂回升,然后又进入下降趋势, 2002年生育率之后一直低于1.4,2023年首次跌破1.0。
新加坡的生育率之所以这么低,还有以下一些原因:
新加坡的生活成本极高。英国《经济学人》智库2023年发布的最新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显示,新加坡在过去11年中第九次蝉联全球最昂贵城市排名榜首,与苏黎世并列第一。
新加坡其实是一个城市国家。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城市的生育率普遍低于农村。新加坡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而中国四大直辖市中,面积最小的上海市面积也有6300多平方公里。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1年和2022年上海户籍人口的总和生育率都是只有0.7,比新加坡还要低。
此外,新加坡女性没有孩子的比例也居世界各国前列。202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75-1980年出生的女性中有近28%没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