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自服溶石药后结石“消失不见”,不料半年后结石又“卷土重来”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李林牧 詹文雪 叶欣
“还以为吃了溶石药物就不用再操心了,没想到这石头又冒出来了!”5月17日,躺在武汉普仁胆石医院病床上,田婆婆(化姓)依然心有余悸。
田婆婆今年76岁,早年就查出患有胆结石,一年前结石突然发作,便自行购买了溶石药物服用,在服用了大半年后复查B超,发现胆结石竟然没有了,田婆婆顿感轻松,此后便没有再将结石放在心上。然而,一周前,田婆婆逐渐出现了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皮肤、巩膜还出现了明显的黄染,伴有局部瘙痒。5月11日,田婆婆被家人送到了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就诊。
经详细检查,田婆婆被诊断为患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Mirizzi综合征、肝胆管炎。接诊医生王君璞指出,Mirizzi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胆囊疾病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梗阻性黄疸、肝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田婆婆是很典型的Mirizzi综合征,从增强磁共振的图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同时压迫胆总管上段,由此产生了慢性炎症和溃疡,从而形成胆囊—胆总管内瘘,形成了一个破口(内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梗阻性黄疸、肝脏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是癌变危及生命。
图片
图为取出后的结石
为了挽救田婆婆的生命,普仁胆石病医院医疗团队立即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5月12日,在武汉普仁胆石医院常务副院长江帆的带领下,团队为田婆婆实施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瘘修补成形术。术中,医生发现田婆婆的胆囊已萎缩至4厘米*3厘米*3厘米(正常大小为8厘米*5厘米*3厘米),且与周围组织形成致密粘连,手术难度极大。经过5小时的奋战,普仁胆石医院医疗团队成功取出2厘米的混合型结石,并精细修补并重建胆总管。
术后,在医疗团队的精心护理下,田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她的食欲恢复正常,皮肤、巩膜的黄染也明显消退,不久即可出院。
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江帆表示,药物溶石治疗确实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并非所有胆结石患者都适用。比如对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道阻塞、胆结石钙化、胆囊无法正常收缩以及经常性胆绞痛的患者来说,药物溶石可能并不适用。因此,患者切勿盲目自行购买药物服用,以免延误病情。在出现胆结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听取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武汉市普仁医院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