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会“呼吸” 生态更宜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杭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2021年5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杭州发挥“山水城”合一的自然本底优势,从优先解决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大的积水内涝等问题入手,以“水生态保护、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涵养、韧性宜居建设”为重点,创新打造“安澜海绵、民生海绵、品质海绵、数字海绵”,构建起了一套具有杭州特色、高效协同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
截至2023年底,杭州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全面收官,累计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达标排水分区342.67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比例为41%;打造10个重点示范片区共24.64平方公里。
图片
示范现行、连点成片
大小海绵营造“韧性宜居”城市环境
从概念到试点,再到系统化全域推进,杭州海绵城市项目“全域开花”。
西湖区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就是杭州“大海绵”的典型案例。由于之江地区山区和平原面积各占一半,山区汇水面积大,源短流急,山水迅速汇入平原河网,河道输水能力不足,且受钱塘江潮水顶托,易造成洪涝灾害。
图片
“因为我们在铜鉴湖的西北侧设分洪隧洞,与转塘片区连接。洪汛期,通过分洪隧洞将转塘片区象山沿山南渠的洪水分洪至铜鉴湖,以降低南渠水位,缓解转塘片区的内涝。”西湖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还有铜鉴湖调蓄区及周边节制闸的建设,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升到了20年一遇。
建成后,在平水期,铜鉴湖可蓄水营造良好的河湖水环境,并可利用铜鉴湖泵站通过铜鉴湖隧洞向之江地区配水,可有效促进转塘区片平原河网的水体流动和水质净化;在洪水期,通过铜鉴湖隧洞可分之江北部地区的山洪水至铜鉴湖调蓄区,再通过四五排涝闸站等排至钱塘江,减轻团结浦和转塘街道易涝点的行洪排涝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铜鉴湖的新建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容量,为之江净水厂尾水本地化利用创造了可能。通过建设人工生态湿地作为之江净水厂尾水与铜鉴湖之间的生态缓冲带,尾水通过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实现氨氮在每年4月至10月达到Ⅲ类,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达到Ⅳ类,满足受纳水体功能要求。
现在的铜鉴湖,既能在洪水期发挥蓄滞洪水的功能,又能在平水期营造良好的河湖水环境。西湖文旅集团精细谋划铜鉴湖旅游配套项目,建成环湖水上、观光车、步行三大游线,如今,这里已成为了杭城周边网红旅游休闲目的地、杭城周边最佳露营地。
图片
“大海绵”还需要与“小海绵”相互协调,让城市的水更加安全、聪明。
拱墅运河亚运公园里,随处可见各类“小海绵”。运河亚运公园将促渗、滞净、优排等手段融入设计中,对场地雨水径流进行最佳管理,并为周边河道提供优质雨水水源,改善区域水质及水环境,成功打造“海绵城市+绿建三星”双标准公园。
运河亚运公园共设置了约6万平方米屋顶绿化,约7.2万平方米透水铺装,约2.9万平方米下凹绿地面积,以及2套雨水回用设备有效容积达1600立方米,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洗车用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40%,年径流控制率达到98%。
图片
杭州海绵城市建设不仅“点”上成景,“面”上亦出彩。
“我们以‘系统规划,全域推进,示范引领,长效管控’为工作原则,重点实施生态修复、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和城市更新等五大领域工程项目,全力打造‘干一片,成一片’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杭州市海绵办(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杭州各区特色,选定了西湖之江双浦铜鉴湖示范片区,萧山亚运示范片区、富阳杭黄示范片区等多片高质量先行示范区等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重点示范片区和重点项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逐步形成区域连片形态。
系统谋划、全域推进
理念先行打造高效协同“海绵体系”
随着一个个项目建成投用、一个个示范片区逐渐扩大,杭州海绵城市不断从理念落地成为实景,这是基于杭州市海绵办久久为功的系统谋划。
从强化执行力入手,杭州不断建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执行有力、高效精细的组织体系,让“海绵+”理念自上而下扎根到底,让建设工作由点带面全域铺开。
“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协调小组,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统筹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工作。” 杭州市海绵办(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架构成型后,杭州以“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属地管理、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建设目标。
锚定目标,杭州推出一系列专项规划、机制保障和配套制度。例如,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建设实施方案、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供排水专项规划等。市、区重点区域多层级的系统化实施方案编制等也顺利完成。
去年,杭州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四梁八柱”再添重磅一笔。《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共30条,围绕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分别对规划编制、规划管控、设计审查、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运行维护、宣传培训、监督管理、检查考评等建设全过程内容作了详细规定。
这些规定要如何落实?数字化是提升城市管理最有效的便捷手段。
在海绵领域,杭州也充分发挥数字优势,加快数字化场景创新应用,在既有杭州市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基础上,融合建设“杭州市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该平台以海绵系统化方案和专项规划为指导,细化排水分区和指标,系统化布设新增监测设施,同时共享既有的水质、水位、泵闸站等各类现有数据信息,构建覆盖全市的海绵城市监测体系,实现城市内涝预报预警、海绵城市绩效管控、海绵城市重点区域和项目监测管控等应用生态场景,打造智慧海绵城市与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管理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杭州市海绵办(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这套具有杭州特色、各方协同共建的“海绵体系”高效运作下,一幅水清岸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杭州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