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视评:加油站“偷油”偷税被罚2000元,公众为何不满

5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10起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其中,内蒙古包头市一加油站用软件作弊少加油被罚,引发关注。有点讽刺的是,从网友评论来看,大家对于加油站作弊本身倒不惊讶,却对加油站被罚款仅2000元有些质疑。
这起案件源于2023年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市监局和包头市监局对包头市一加油站依法检查时,在加油站后院员工休息室内,发现了涉嫌具备人为干预付油量功能的电脑设备和相关软件。加油站就是通过加装设备,用软件操控仪表显示的数值误差,以减少付油量,并减少加油机主板累计加油量,从而少交税款。
经查明,该加油站在此前的14个月内,共操作软件功能1200余次,期间销售金额共967万余元。对于涉事石油公司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这一违法行为,包头市监局对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包括没收涉案燃油加油机4台、没收违法所得863万余元、罚款2000元。
图片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截图
正观视评:
​相比于违法所得的800多万,罚款2000听起来确实有点少,毕竟我们听过“卖芹菜被罚6万,卖土豆被罚30万”的奇葩事件。这就难免让人感到心理不平衡:对农民小错重罚,却对公司大错轻罚;违法成本这么低,怎能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实际上,上述行政处罚皆有法可依,而且,市监总局公布的其他9起类似案例中,罚款金额也都在1000到5500元之间。问题在于,依法处罚为何跟公众的朴素认知和期待有着较大差距,这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此外,加油站作弊为何屡禁不止?公众对此又为何习以为常?有关部门也不妨从惩罚力度上想一想。
版权声明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