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打出重磅“组合拳” 房地产市场“政策底”有望形成

原标题:央行打出重磅“组合拳”  房地产市场“政策底”有望形成
个人住房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迎来重大调整。5月17日,人民银行官网连出三条重磅消息,明确提出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并调整了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
受访专家认为,新一轮的支持政策是对前期政策的持续和扩大,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支持力度。
“央行此时调整政策综合考量了多重因素。”权威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央行本次调整房贷政策,是对4月末政治局会议“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要求的贯彻落实和及时响应。从推动房贷利率市场化的角度看,当前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时间窗口,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不断增强,各方面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有更深认识,进一步优化政策也是顺势而为。
事实上,此番调整也与央行前期优化住房金融政策一脉相承。2022年9月,央行在少数城市试点放宽房贷利率下限,同年12月推广至全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开始实施。
进入2023年三季度,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收紧效应不断累积,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定经济大盘客观上需要政策出台一些“大招”。在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作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判断后,央行8月立即推动因城施策优化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并引导有序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力度明显较大,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刚需,促进扩大消费和投资。
本轮则全面放开了房贷利率政策。2024年4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在居民购房需求更为审慎理性、房企经营监管不断规范的背景下,央行此时再放出一组“大招”。适时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房贷利率方面将更多体现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效盘活商品住房库存。
前述权威市场人士指出,总的来看,央行优化住房金融政策的基本思路没有改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满足市场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是政策把握的重点。不同阶段政策设计和实施既体现延续性,又结合形势要求强化针对性调节,政策力度逐步加大。
市场普遍预计,新政策将带动绝大多数城市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据记者统计,目前除北上广深等少数城市外,大部分城市房贷利率下限已降至全国统一水平。市场专家预计,此次政策调整后,将有更多城市取消利率下限,个别保留当地下限的热点城市自主定价空间也会明显扩大。
后续,各地房贷利率和购房者负担将明显下降。据测算,政策落地后,大多数城市房贷利率可能下降0.3个至0.4个百分点;按照100万贷款、30年期限、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总利息支出可减少7万余元。市场人士进一步测算,改善性需求住房的利息支出会减少更多。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房贷仍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预计政策实施将带动银行房贷新发放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利率下降减少的利息收入。近期多部门还加强了对银行资金“空转套利”和“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的规范整治,银行资金成本也会相应下降,有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
记者从中介机构了解到,在不少地方政府陆续放松或取消限购措施后,楼市热度有所回升,杭州、深圳、北京等城市新房成交量上升,中介带看房量更是明显增多。部分潜在购房者也在等待出台更大力度的房地产支持政策,存在“再等等”的心态。央行一揽子政策出台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购房者的政策预期,有望形成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底”。(记者 向家莹)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