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只是一场专属于“Z世代”的国际顶级赛事?

图片
为期四天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赛程已经过半,更精彩的半决赛、决赛即将上演。比赛吸引包括7位东京奥运会冠军在内的464名全球运动员集聚,争夺自由式小轮车、滑板、攀岩和霹雳舞项目的150余个巴黎奥运会参赛名额,他们和上海市民共同度过一个属于城市体育的盛大节日。
图片
2024年5月17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进行第二个比赛日。这是滑板男子碗池预赛比赛现场内的观众。
在年轻人的欢呼声中,一段奥林匹克的崭新故事就此书写。在笔者看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这项国际奥委会创立的全新赛事的首站落户中国、绽放上海,不仅仅是专属于“Z世代”的一场国际顶级赛事,更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带来了提升体育软实力的“增量”、推广全球城市形象的“流量”、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变量”。
提升体育软硬实力的“增量”
体育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赛事尤其是国际顶级赛事,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5月17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城市体育节,东华大学师生代表带来“心无限·时尚之旅”环保服装秀。
在笔者看来,作为国际奥委会新设立的一项体育赛事、城市文化相融合的节日型赛事,“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以“三首”为显著标识,为上海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注入新动力,甚至是带来立竿见影的“增量”。
“三首”,即“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首创、首秀和首站的独特标签。首创,是由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本身就是一项从无到有、锐意进取的全新奥林匹克体系赛事,当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上海获选为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的主办城市时,或已为奥林匹克开启一个新篇章。
图片
2024年5月17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进行第二个比赛日。这是运动攀岩女子速度赛资格赛比赛现场。
首秀,是这项赛事从创意设计到最终落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同等于奥运会的“高标准严要求”,上海的办赛并没有现成模板可以直接复制,没办法直接抄作业,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赛事的平稳有序、渐入佳境,足以体现国际奥委会以及赛事组委会的智慧和协作。
首站,是率先亮相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把体育、音乐、艺术和文化融合,营造的新潮时尚、热情向上的“开赛即过节”现场氛围,为这项横空出世的全新赛事打造出一个值得借鉴的“上海样本”。
图片
2024年5月17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进行第二个比赛日。这是自由式小轮车男子公园赛预赛中。
体育赛事因其“泛民族”运动的特点,成为具有多元价值、多重目的和多边外交的城市会客厅,对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上海在引进国际重大赛事、打造自主品牌赛事以及赛事举办数量、质量、规模、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但相较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赛事举办级别、影响力、品牌力、知名度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上海正积极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每年不断增加的高水平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2024年,上海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专业严谨的办赛能力,吸引包括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国际滑联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泳联游泳世界杯、FISE世界巡回赛等多项全新国际顶级赛事,助力上海迈向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图片
5月17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进行第二个比赛日。这是滑板男子碗池预赛比赛现场,外国观众展示手中中国元素的扇子。
很显然,在紧紧国际奥委会主席全新打造的品牌赛事的同时,申城市民也能在家门口体验这四项城市时尚运动的魅力,这座城市首先收获的是城市体育综合实力提升的“增量”。
推广全球城市形象的“流量”
对现代城市来说,成功举办全球顶级体育赛事,是其资金、硬件、管理及资源配置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展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高阶化形态。而反过来说,全球顶级体育赛事对于一座城市的无形推广也同样价值无限,能赋予城市发展活力、全球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及辐射力等重要力量。
图片
2024年5月17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进行第二个比赛日。这是在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预赛比赛中,观众为中国选手孙佳琪助威。
城市是体育的赛场,赛事是城市的秀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认为:一方面,体育赛事具有国际语言、资源稀缺、资源集聚、目标导向、媒体聚焦等内在的便利性特征,使其成为举办城市当仁不让的国际交往平台。另一方面,体育赛事因其强大的跨文化传播效应,能与城市形成品牌联合,对塑造城市形象带来积极影响。
根据组委会的官方数据:464名选手中包括 81名奥运选手、18名奥运奖牌获得者、7名2020年东京奥运会冠军,他们吸引各自国家和地区体育运动爱好者关注的目光;截至5月5日,共有88家全球媒体的342名记者报名采访,其中包括50家境内媒体、38家境外媒体。
图片
2024年5月15日下午,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IOC新闻发布会在赛事新闻中心举行。 
通过媒体的报道,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也将吸引数量不菲的电视机观众;为了持续提升奥运会的影响力,除了传统的全球电视转播,国际奥委会也注重通过数字化平台宣传推广。
像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这样的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为上海城市提供了一个展示形象和塑造城市品牌的大好机会。在宣传弘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借助奥林匹克这个全球最大的体育文化传播平台,上海得以更好传播城市形象品牌、展现城市文化特质,也能进一步宣传上海、展示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
图片
5月16日,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男子街式滑板预赛比赛现场,吸引诸多观众,选手在赛后进行拥抱。
图片
和F1赛事助力推介上海城市形象一样,奥运资格系列赛同样也能助力城市品牌的传播。
“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的举办,不仅促进了滑板、霹雳舞、小轮车、攀岩等城市体育项目发展,也将助力上海城市品牌的国际传播,加快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在今年几乎所有重大赛事中,申城都突出将体育和文化、旅游、商业、会展相互赋能,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以更好释放体育赛事对吃住行游购娱的溢出效应,让观众在场内欣赏高水平竞技比赛,在场外感受更多城市的精彩。
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变量”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在笔者看来,借助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举办,上海正紧跟奥林匹克运动的城市化、年轻化、时尚化的变化趋势,在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播撒奥林匹克文化的“种子”。
图片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曾作为奥运会男子足球项目的比赛赛区。
上一次,上海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赛事、身体力行传播奥林匹克理念,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京外赛区城市。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赛区之一,上海举办了12场比赛、40场训练,给395名运动员、奥足赛官员、教练员以及17起中外政要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作为奥运会男足卫冕冠军的阿根廷队,由梅西领衔开启荣耀之旅并最终夺冠,在上海举办的季军争夺战也进一步放大上海参与北京奥运会的热烈氛围。上海赛区的各项工作,获得北京奥组委、国际足联等有关方面的好评。
这一次,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举办,见证着体育成为更多人生活方式的奥林匹克文化在这座城市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奥林匹克宪章》开宗明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副部长皮埃尔·弗拉特-巴迪透露:“运动员们非常激动,当进入这个园区的时候,他们眼中闪烁着光芒,对他们来说,这是独一无二的机会。”
国际奥委会(IOC)奥运会部副部长皮埃尔·弗拉特-巴迪表示,“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不仅是关乎运动本身,它同时也让我们清楚运动背后深含的意义,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音乐、艺术、时尚、运动。”
比赛期间,在可容纳1.5万人的黄浦滨江城市公园,运动、表演、音乐、美食等元素将这里打造成一场节日盛会。更年轻、更城市、更开放不仅彰显了上海的城市气质,也符合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趋势。
“上海为这项节日型的比赛注入了杰出的理念。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的意义远不止体育本身,它让我们去探讨运动背后的意义,让赛事成为体育、文化、音乐、艺术的交融点,代表着一种欢乐的生活方式。”皮埃尔·弗拉特-巴迪认为。
图片
“彩虹桥”又多了很多观众。
图片
吴敏霞在滑板展玩区体验滑板。
图片
上海城市体育节霹雳舞展玩圈区域进行霹雳舞比赛,吸引观众驻足观看。
图片
“彩虹桥”上与远处场地拍照留念的观众。
近年来,国际奥委会不断革新,从东京奥运会项目设置开始,更年轻、更城市化、更开放的项目获得了更多关注。随着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举办,作为奥运历史上首个承办这项全新赛事的城市,上海紧跟奥林匹克文化发展的潮流,绽放出独特的城市魅力。
赛事背后,是体育成为日常生活方式的理念传播——当奥林匹克理念的“种子”在上海不断生根发芽,不仅吸引更多市民把体育作为生活方式,更是这座城市未来引进更多国际顶级赛事、不断参与国际体育交流合作、为促进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积极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