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新闻中心,全球老记为啥忙着“抢工作席”?

图片
说起奥运会,有两个观点,基本达成共识。
第一个,奥运会既是全球顶尖运动员争夺冠军的竞技场,也是世界各国媒体记者比拼能力的舆论场。
第二个,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说过,“媒体是奥运会成功与否的评判者”。
新闻中心媒体坐席很紧俏
传统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事,也是全球最大的媒体事件之一。毕竟,体育赛场上的故事,总能激荡人心,但媒体才是让这些故事传遍世界的最重要载体。
相比之下,正在上海举行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并不属于传统夏季奥运会范畴,而是全新创立、首度问世的新型奥林匹克赛事——在媒体影响力方面,两者目前还不能相提并论。
图片
新闻中心是赛事注册媒体记者的“大本营”。
图片
赛事新闻中心的媒体服务台,被设计成船头的样子,也折射这里原本是世博会中国船舶馆所在区域。
只是,如果把上海、全国乃至全球媒体工作者的倾情投入程度作为观察角度,中国黄浦江畔上演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完全就是今年7月法国塞纳河边巴黎奥运会的“提前预演”。
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主新闻中心,是赛事注册媒体记者的“大本营”,信息传播的“总枢纽”,也是向中外媒体展示上海作为举办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
笔者首次走进新闻中心,感觉这里和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主打现代风”的新闻中心截然不同:场地特别高大空旷,密不透风略显昏暗,更给人一种带有历史沉淀的沧桑感。
根据志愿者介绍,这里是原世博会中国船舶馆的一部分,前身是原江南造船厂一个大型车间。这次借助举办体育赛事的东风,这个原本有些斑驳陈旧的场地被赋予新生命——志愿者服务台被设计成船头形状,紧紧围绕一个巨大的船舶主桅,展现这座港口城市船舶工业的大气磅礴。
图片
2024年5月15日下午,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IOC新闻发布会在新闻中心举行。
再往里走,就感觉“问题来了”!下午2时左右,新闻中心的记者座席早“满员”,就算有一些座位没坐人,但桌面早已摆满电脑、背包、照相机和摄像机等“生产工具”,“我的地盘我做主”。
笔者绕了两圈,还是无处下脚,不禁被新闻中心的“高人气”折服。一名上午就来占座的新华社同行笑着介绍:“新闻中心的工作坐席数量确实不太够用,但新闻发布厅的椅子附带小桌板,凑合也能用,起码不耽误写稿。”
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是一项全新创办的赛事,也只覆盖四个小众项目,新闻中心的媒体坐席为啥这么“紧俏”,甚至引发全球记者“抢座占座”?
图片
赛事新闻中心的媒体坐席“一座难求”。
图片
部分记者直接进入原本封闭式的媒体采访间进行发稿。
图片
也有记者直接坐上了新闻发布会的嘉宾坐席。
一名知情人士介绍,赛事关于各国、各地区的选手冲击奥运会资格,吸引全球88家媒体的342名记者“同台比武”,但新闻中心只设置约150个媒体坐席。“僧多粥少”,记者、坐席数量配比超过2比1,记者坐席不够用实属正常。
据悉,这也是国际奥委会有关方面的有意为之。相关人士透露,“场地有1000多平方米,楼上还有一个夹层,全部铺开肯定能铺设更多媒体坐席,但国际奥委会认为,尽量要让记者‘走出新闻中心、走进比赛场地’,沉浸式体验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以及城市体育节的时尚魅力!”
媒体提前实战练兵巴黎奥运
除了国际奥委会有意压缩媒体坐席数量的“顶层设计”,全球媒体把奥运会系列系列赛·上海的媒体报道,当做巴黎奥运会舆论大战的“实战演练”,进一步加剧了媒体坐席的“紧俏程度”。
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气十足。
据悉,新华社体育部这次从北京派出近10人报道团队来到上海,4个项目配置8名专职条线记者,尤其专注中国队的发挥,为巴黎奥运会的媒体大战进行准备。此前开设奥运频道的《澎湃新闻》,也派遣十多名记者分布于4个比赛场地,绝不漏过混合采访区的每一条精彩问答。
笔者也在新闻中心碰到《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央电视台》《潮新闻》等国内同行,还和来自日本、美国和巴西的记者聊天交流,最后发现各自抵达这里报道的用意相同:为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热身。
来自济南的记者老刘感慨:“感谢上海举办这个比赛,媒体服务基本接近奥运标准。这让我们在上海就提前感受巴黎奥运会报道的工作强度,大家早早吹响了集结号。”
图片
年轻人在滑板展玩区体验滑板运动。
同样,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简称SMT),通过这次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无缝对接2024巴黎奥运会的公共信号制播任务。
凭借之前参与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平昌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顶级赛事国际公共信号制作播出的丰富经验,这个上海团队受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的邀请委托,全程负责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公共信号的制作播出,确保全球观众实时、准确、全面了解这项赛事以及上海这座城市。
作为2024巴黎奥运会公共信号制播全球唯一的非欧盟技术服务提供商,SMT这次把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信号制播服务,全部执行2024巴黎奥运会的规格和标准,甚至参与人员也都是即将前往巴黎奥运会的“原班人马”,更拿出即将运用于巴黎奥运会的新技术“看家本领”。
图片
图片
上海的转播技术团队主场作战,用原班人马为巴黎奥运会练兵。
为做好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信号制播服务,这支上海团队提前启用将在巴黎奥运会使用的王牌技术:多系统集约化优势的“Cube”高效转播平台。据悉,这套平台即将通过航运前往巴黎,随后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由过去转播车整体运输转变为单独设备精细化运输,现场再实地迅速组装成一个完整转播系统,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这套的转播平台,将为巴黎奥运会的体操、篮球、乒乓球、射箭、马拉松等项目提供各类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一名技术人员透露:“这次奥运资格系列赛·上海的信号制作,我们完全按照巴黎奥运会的规格进行,包括人员、设备都与巴黎奥运会进行100%的实战模拟。这是巴黎奥运会前的一次大演练,也证明新的转播平台,具备为世界顶级赛事服务的能力。”
国际奥委会拥抱变化值得媒体借鉴
东京奥运会,为啥滑板、冲浪、运动攀岩和三人篮球等潮流项目,得以第一次进入奥运殿堂?归根结底,奥运会观众年龄的逐步老化、传统竞技项目对年轻人吸引力下降、自身商业价值的走低,是核心因素。
图片
4月1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奥林匹克AI议程》发布会上讲话。当日,国际奥委会在伦敦发布《奥林匹克AI议程》,在展望人工智能可能对体育带来哪些影响的同时,提出了国际奥委会引领全球体育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计划的框架。    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
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电视观众的平均年龄高达53岁——在年轻人看来,传统奥运会已不是香饽饽,他们喜欢更潮流、更时尚、更年轻的城市运动和极限运动。
2016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特别去了一趟美国硅谷,向企业大亨“取经”如何留住年轻人的心。相关人员表示,奥运会想要吸引年轻人,必须要进行“换位思考”,了解青少年的内心需求。
由此,东京奥运会迎来很多潮流项目,巴黎奥运会将见证霹雳舞上演历史首秀;这次在上海,国际奥委会首创的奥运系列资格赛的四个项目,也都得到全球年轻人热捧的城市运动项目。
图片
东京奥运会,滑板等深受年轻人喜欢的项目,第一次进入奥运殿堂。  新华社 发
显然,在面对生存问题、发展危机时,作为这个世界最大国际体育组织的国际奥委会,始终没有坐以待毙、守株待兔,而是保持改革思维、创新能力,积极拥抱变化。就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不能指望年轻人找上门来,我们必须主动作为。”
国际奥委会面对观众年龄老化的现实,选择拥抱年轻人、吸引年轻人,这种积极面对外界变化的心态,值得一些中国传统机构媒体加以借鉴。面对视频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媒介发展环境,不少体育记者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主动拥抱媒体融合。
图片
2024年5月17日,东华大学师生代表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城市体育节带来“心无限·时尚之旅”环保服装秀。这是巴黎奥运会吉祥物弗里热在活动之前进行暖场。
在新闻中心,不少同行虽已两鬓斑白,但依旧在努力尝试出镜直播、拍摄视频、剪辑制作,努力融入新媒体和全媒体舆论生态。他们的这种努力,和优秀运动员一样踏上赛场就兴奋一样,背后是全球体育记者始终心怀一颗不服输、不放弃的心。
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新闻中心的媒体坐席“一座难求”,同样是这个道理。当这些老记进入了奥运标准的“媒介舆论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理念,始终是他们坚守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