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牙叉镇道埠村搭建调解平台,推动矛盾在基层化解

  ■ 海南日报记者 刘宁玥 通讯员 路仁杰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对峙发生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道埠村什奋田洋。热辣的阳光下,村民、企业工人叉着腰大眼瞪小眼,僵持不下。
  得知这一消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国云立马叫上相关村干部跑到现场。“怎么回事?”王国云挨个问道,其实纠纷原因他很清楚——这家企业承包了田洋的200多亩撂荒地种植瓜菜,从2023年以来一直拖欠土地租金;经过政府协调沟通,今年,他们已承诺会在近期把欠账补上。不过,王国云知道村民心里有火,不着急解释。
  “老王哥,当初说好了,我们把田交给你们,可以拿到钱,可这一年多来半个子都没看到。”村民们知道王国云是站在群众这边的,把自己这一年多的委屈一股脑全讲了,气也随之消了一半。
  烈日下,王国云先是耐心倾听,随后开始摆事实、讲道理:“当初,这里由于灌溉设施不完善,撂荒搁置数年,你们一个子都没赚,如今有企业来开发,对大家来说是件好事,阻碍他们开工就是影响我们自己的利益;至于欠款,我们现在就和企业谈好,让他们尽快打过来。”
  随后,他在现场与企业负责人对接洽谈,对方承诺在当天中午先支付半年的租金。得到答复后,聚集的人群渐渐散去。剑拔弩张的局面被王国云化解。
  能在事发地及时解决矛盾,得益于该村搭建的“小院说事”调解平台。据介绍,“小院”是指解决问题的场所,位于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等矛盾始发地;“说事”指的是调解矛盾的方式,通过群众信得过的身边人说和,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
  长期和群众打交道的王国云,发现“大家喜欢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说着说着就把烦心事解决了”,于是搭建这一平台,以“说、议、办、督、评”为主要内容,引导群众主动说事、集体议事、相互评事、协调理事,让群众在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
  “这一平台不仅解决当下发生的新问题,还用于理清‘旧账’。”王国云说,自从今年推出“小院说事”平台以来,该村整合村“两委”、乡村振兴工作队以及司法、公安等力量,组建联合工作组,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村情户情、起底矛盾纠纷,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起。其中包括为莫妈、革新、什奋等多个村民小组解决路面塌陷维修,彻底根治了困扰道埠村2年的遗留问题。
  借由喝茶谈天,加深鱼水情谊,这样的活动在白沙越来越多。当地推出“老爸茶”连心会、党群茶话会等活动,今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通过抓常态长效、抓形式活泼、抓效果体现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软实力,畅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海南日报牙叉5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