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小丑”变“政治打手”,洋相尽出的沈伯洋能给台湾带来什么?

【题记】赖清德与萧美琴谋“独”恶迹斑斑可考,被国台办定性为“双独组合”“独上加独”。其在组织新行政团队时,依然“独味不减”。海峡之声5·20前推出系列评论,盘点赖当局在防务、安全、行政、经济及民意机构等领域“台独”指标性人物。此为第五篇。
按照岛内惯例,能被列入不分区民意代表安全名单者,要么是某一领域的业界权威,要么在政治圈历练已久,拥有丰富经验。然而,被排在民进党2024年不分区民意代表名单男性第一名的沈伯洋,却属另类。
图片
▲沈伯洋
沈伯洋虽有所谓学者、律师、教育工作者等身份,但在介绍其“成就”部分,“维基百科”只能用“长年关心”某某议题来说明,显见乏善可陈。
问题是,向来以选举厮杀激烈著称的民进党,为什么会让这只“政治小白兔”轻轻松松、平步登高位呢?总结起来,沈伯洋“做对了”两件事,让赖清德大为赏识。其一是炒作大陆对台“认知作战”,其二是宣扬“全民防卫”理念。
在“认知作战”领域,沈伯洋对大陆罗织“罪证”的套路和手法,与民进党一贯风格相当“对味”,一手“凭空捏造”被他用得炉火纯青。
比如在对2020年台湾地区选举进行分析时,他列举数据证明韩国瑜声量出现暴增,于是断言该现象为异常,并认为原因是大陆“认知作战”。中间没有任何实际资料和证据,完全靠想象力推导,就给大陆“定了罪”。
沈伯洋所谓“研究”相当粗浅、轻浮,但由于其政治立场亲近民进党,且“研究结果”对大陆不利,因而获得民进党人士倾力支持,并被封为所谓“认知作战专家”。
沈伯洋不仅经常就“资讯战”与“假新闻”等议题接受媒体采访,污蔑大陆“认知作战”,还试图将该议题推向“法制化”和“国际化”。2019年,沈伯洋与绿营民意代表合作推动“代理人法案”,让“中共代理人”成为网友吐槽和嘲讽的热梗。他还炮制所谓“中共渗透指数”,试图在国际舆论场制造声量。
至于“全民防卫”理念,起源可追溯至沈伯洋于2020年与人合伙发起的“黑熊学院”。起初并不为人注意,但在前联电董事长曹兴诚宣称赞助10亿元(新台币,下同)之后,“黑熊学院”突然声名大噪。
图片
▲曹兴诚
曹兴诚曾戴头盔、穿防弹服召开记者会,叫嚣将展开两个“撒钱计划”,一个是用6亿元训练300万名“黑熊勇士”,一个是用4亿元训练30万名以上的“保乡神射”,妄称要协助台湾年轻人成为“抗击解放军”的坚定力量。
高达数亿的预算,以及数百万训练人数,乍看起来颇有声势,但两者凑在一起却极其荒谬。用6亿训练300万“黑熊勇士”,平均下来每名“勇士”训练费用仅200元,而每名“保乡神射”的训练费用则不到1500元。这些钱可能连餐费都不够,遑论训练?
曹兴诚不仅算账不灵光,精神状况也令人担忧。他曾在一场活动中与一位家长争吵。这名家长质疑,台湾闹“独立”是要孩子上战场吗?曹兴诚对此竟叫嚣,年轻人该“牺牲”的时候就得“牺牲”。该家长回应“那你知道上战场台湾死多少人吗?”曹兴诚则偷换概念称,“我问你台湾每年自然死亡多少人?”
图片
沈伯洋的声名很大程度是沾了曹兴诚的“光”,让他从“幕后使坏者”摇身变成“台前小丑”。
“黑熊学院”的笑话广为人知后,更荒谬的事情出现了,民进党竟对此高度认同,并将“黑熊学院”与“不对称作战”、“豪猪策略”、“自卫能力”、“保台意志”等概念进行联结,让沈伯洋一夕之间又成了“巷战专家”。
发生在沈伯洋身上的荒谬剧情,在他被列入民进党不分区民意代表名单时达到高潮,而岛内社会也从这一匪夷所思的安排中感受到,赖清德时代的民进党正在走向“黑熊化”。
有分析将这一趋势称为“战斗台独”思路。台湾《联合报》质疑,如果整个政治势力都只剩下了“战斗思路”,而放弃了和平协商的可能性,两岸关系的未来将会如何?
沈伯洋进入台立法机构后,为一展作为,搞出不少“绿色独裁”提案,比如他提案要求民意代表和县市议员去大陆,都要经过行政机关同意。结果被蓝白两党联手挡下。民进党民意代表林宜瑾表示,她将接续提出法案,并说“我们都是沈伯洋!”
对此,前民意代表郭正亮直言,哪个地方会有这种法律?不觉得很丢脸吗?这么低级的法律,民进党没有半个人出来讲话,台立法机构党团水平迅速下滑。他批评民进党,找一个跟实际政治经验完全脱节的人提法案,还用整个党帮忙背书,太可笑了!
今年5月,沈伯洋还提案“声援香港”,宣称应思考台湾如何跟港人站在一起。该论调遭到其他党派人士呛声。国民党民意代表陈玉珍指出,民进党如果真心要挺香港,可以把补助给“黑熊学院”的钱用来补助支持香港人。台湾网红“馆长”则怒轰,沈伯洋整天不看台湾人有多少苦难,只忙着接济香港人,“台湾难民也很多,在租房子的都是难民”。
沈伯洋跻身绿营权贵之间,靠撕裂台湾社会、煽动民粹博取高位,其运营的“黑熊学院”已沦为捞钱机器(淘宝售价58元人民币的装备却以2000元新台币卖给支持者)。他自己不是“苦人”,眼中更没有台湾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疾苦。
这样一个专职的“政治打手”、兼职的“生意人”、十足的“跳梁小丑”竟然成为民进党“民意代表”阵营中的“领队”,赖清德时代的民进党整体品质可想而知。
沈伯洋曾提出所谓“光谱定义”,试图将批评民进党当局的人定义为“中共同路人”或“在地协力者”。若即将上任的赖清德当局持续推动“台独”、持续漠视民生、持续损害台湾民众福祉,民进党所定义的“中共同路人”和“在地协力者”,必将越来越多! 【来源/海峡之声 文/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