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空气炮,欣赏多彩月壤!在中国科学院与科学亲密接触

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与热水相遇,雾气瞬间腾起,触感却凉爽;举起“空气炮”,扣动扳机,不远处的纸杯应声而倒;肉眼看去黑漆漆的月壤,在显微镜下竟展现出七彩画面……5月18日至19日,中国科学院举行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该院全国百余个科研院所和3所院属高校面向公众开放,集中举行院士专家讲座、实验室参观、科普体验等系列活动。
图片
科普志愿者演示“空气炮”原理
冰不仅存在于寒冷环境中,在常温乃至高温环境下,水也能“结冰”。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为孩子们“变魔术”。两枚金刚石不断靠近,中间夹住的水滴所受压强达到百万兆帕级,其就会被“挤”成固体,形成“高温热冰”。
“其实我们就是把日常的科研生活讲给孩子们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谷泓泽说,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科普活动,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
科学与艺术也发生了精彩碰撞,在月壤科研成果主题科普美育展上,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多彩的月壤颗粒照片,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但要看到这片彩色世界,科研人员要将月壤制成30微米厚的薄片,还不足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图片
“阅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题科普美育展吸引不少观众参观
一场场科学实验秀正在上演,孩子们的惊呼和掌声此起彼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忠军在高脚杯中倒入葡萄汁,高速旋转杯身,液体竟然“倒杯不洒”。“这就是高速离心的原理。航天员训练的项目之一,就要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上承受很大的重力加速度,十分值得我们敬佩。”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和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公众开放,“大国重器”可以近距离感受。一批高精尖科研设备和成果也集中亮相,电影《流浪地球2》的最“酷”科技——“缸式”浸没液冷计算机样机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次对外展示。在电影中它“本色出演”未来航天中心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液冷技术的普及门槛。
爱科学的小朋友穿上实验服、戴上实验手套,化身“小小科学家”。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石英砂不再是常见的模样,将小鸭玩具放在上面,它竟像是在水中“游动”,孩子们动手制作的简易流化床,让固体像液体一样流动起来。
这个周末,中国科学院各科研院所变身“科学游园会场”。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设计主题互动展区,让小观众借助虚拟现实设备“乘坐”神舟飞船、体验野外科考自然观察、了解地球为何会“发烧”……20年来,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在实践中创新,活动从寥寥数千人线下参与,发展至上亿人次的线上相聚,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多元、深度与广度并进,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参与度高、范围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品牌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