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机器人再秀神操作,用火箭上天,还能精准着陆!

注意看,这个机器人从天而降,不仅没有摔得粉身碎骨,还能稳稳站立。
图片
过程中喷射出水柱并不是在表演,而是因为用的水火箭来助力腾空和降落!
网友表示,原来火箭的原料可以不是火,而是水!
图片
这是迪士尼的机器人,尽管看起来很酷,但从高空自由落体并安全着陆并非易事。
正如研究人员所说,自由落体的“突然停止”是个大问题。每秒的自由落体都会增加9.8米/秒的速度,能量迅速积累,如何有效地消散这些能量成为一个极大的挑战。
而在空中控制姿态也是一个难题,毕竟在没有接触地面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方向。
▍空气动力学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通过下面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其中一个解决方案。
图片
视频中展示了一个小型的棍状机器人,其顶部装有四个导管风扇。机器人有一个类似活塞的脚,用于吸收小幅坠落的冲击,然后导管风扇通过气动力来抵消可能产生的倾斜运动,从而保持机器人站立。
这个小机器人不仅能在自由落体时利用空气来控制姿态,还能在地面上保持稳定。传统的行走和跳跃机器人依赖地面接触力来维持所需的方向。这些力可能会迅速增加,因为系统的刚性需要高带宽控制策略。
图片
图而迪士尼的机器人则利用了相对柔和的气动力,这样的气动力不仅在自由落体时有用,在跑步和跳跃的飞行阶段也能发挥作用。
这种方法可能会让机器人先学会跑步,再学会走路,因为跑步时存在一个“飞行阶段”——即脚不接触地面的时刻。通过在飞行阶段利用气动力控制,腿部设计可以更简单,快速的双足运动也变得更加可行
▍更大规模的实验
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到,一个稍大一点的机器人从65英尺的高空跌落。
图片
这台机器有两个类似活塞的脚和一组导管风扇,不仅能在着陆时稳定机器人,还能在下落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态。
每个脚里都装有一次性压缩泡沫,泡沫在撞击时被压碎,提供了恒定的力,从而最大化每英寸收缩时的能量消散。
然而,这个小机器人的机械能消散能力有限,因此其他部分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幸好,机器人的小尺寸在这方面有优势。
根据规模法则,组件的强度与横截面积成正比,而重量则与体积成正比。面积与长度的平方成正比,体积与长度的立方成正比。所以,当物体变小时,它的重量相对减少。
这就是为什么蚂蚁和蜘蛛可以用细长的腿跑来跑去的原因。迪士尼的小机器人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但如果要代表一些更大的角色,这还远远不够。
图片
▍复杂控制系统的应用
在大多数空中机器人应用中,控制系统需要支撑整个机器人的重量。但在迪士尼的这个项目中,悬停并不是必要的。
下面的视频展示了一个关于控制一个相对大型、重型机器人方向所需推力的研究。
图片
机器人被支撑在一个万向节上,允许其自由旋转。在其外缘安装了导管风扇阵列。风扇没有足够的力量让框架腾空,但它们对方向有很大的控制权。
复杂机器人在直接地面冲击的极高加速度下生还的可能性较小,在下面的视频中,研究人员结合了之前的技术,并添加了一个新的能力——戏剧性的空中急停
图片
导管风扇是这一方案的一部分,但高速减速主要通过一个大型水火箭来实现。然后机械腿只需处理最后10英尺的坠落加速度。
火箭的原理都是相同的——通过第三定律,高速喷射的物质产生反作用力。流速越高,流体越密集,产生的力就越大。
为了获得高流速和快速响应时间,研究人员使用了水火箭技术。水火箭不仅成本低,而且非常适合短时间内产生大推力的需求。
具体来说,水火箭是一种利用高压水和空气混合产生推力的装置。研究人员在机器人内部安装了一个高压水火箭系统。这个系统在机器人开始坠落时启动,通过喷射高速水流来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缓机器人的下落速度,还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额外的控制力,使机器人在着陆时更加稳定。
图片
在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水火箭系统能够显著减少机器人着陆时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机械结构的损坏风险。
通过精确控制水火箭的喷射时间和喷射量,研究人员能够实现精确的着陆控制,使机器人能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安全着陆。
▍未来的发展方向
尽管研究人员在水火箭和导管风扇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他们表示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未来,他们计划进一步优化这些技术,提升机器人的自主控制能力和适应性。他们还将探索其他创新的能量散逸和方向控制方法,以应对更复杂的任务和环境。
此外,研究人员希望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更大规模的机器人,甚至是人形机器人。这将涉及到更加复杂的机械设计和控制算法,但他们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验,能够克服这些挑战,实现更高水平的机器人技术。
他们还计划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合作,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更多实际场景中,例如救援机器人、探险机器人等。这不仅能够提升其技术水平,还能为社会带来更多实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