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不到1年,我国多名人工智能人才接连离世,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5月8日,医渡科技官方发布讣告,称公司前联合创始人、前首席创新官何直于2024年4月29日凌晨因病救治无效离世,年仅41岁。
41 岁,本是一个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期,年富力强的阶段,他的离世让人痛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又失去了一名高级人才。
图片
关于何直的死因,讣告中写的是以“因病”二字带过,并未详细说明具体的病因和救治过程。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何直在五一节前就已经离世,直到事发十天后才对外公布这一消息,随后,有知情人透露,何直并非因常见的癌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离世,而是因高原反应不幸去世。这确实让人感到意外和痛惜。
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何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选择了通信专业,毕业后便投身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在AI领域,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这对医渡科技和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顶级科学家的意外离世,原因令人深思
不到一年,中国很多前沿科技领军人物一个一个“意外”离世,在AI领域,何直之外,也有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也包括旷视原首席科学家孙剑、指挥控制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冯旸赫。
这些顶级科学家都有一些共同点: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科学家,都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与影响力,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突破。
比如商汤科技的创始人汤晓鸥带领团队发明的人脸识别算法,是世界上第一个超过人眼识别能力的计算机算法,他被业界誉为世界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
图片
医渡科技何直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杰出的持续创业者,生前积极推动医院临床研究系统、临床研究全数字解决方案、数字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孙剑生前是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孙剑博士带领的旷视研究院研发了包括移动端高效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天元MegEngine、AI生产力平台Brain++等多项创新技术,其提出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s”成功地解决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难的世界级难题。
图片
冯旸赫毕业于军工院校“国防七子”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冯旸赫希望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辅助“战场指挥”,成为辅助指战员的“超级大脑”。
图片
这几位科学家都有类似的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的应用),都是40多岁年富力强出成果的时候,甚至孙剑和汤晓鸥还有类似的经历,都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孙剑博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院,汤晓鸥在2005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视觉部主任。
此外,都是突然离世,孙剑博世是在室外跑步中锻炼突然猝死,汤晓鸥博士更是在睡梦中突然呼吸暂停离世。而何直是传出意外高原反应。冯旸赫教授死亡的原因,是因为加班到深夜了,连夜打网约车去机场的路上,据说因为滴车司机疲劳驾驶,于是发生了车祸,导致冯教授不幸离世。
这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顶级科学家为何会一个个意外发生,意外多了还是意外吗?这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为什么偏偏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专家与科学家遭遇不测,这背后真的只是偶然吗?
如果从大国竞争的角度来看,大国“既分胜负,也决生死”的战场,就是人工智能。
而“小院高墙”是美国为遏制我国的高科技项目、打压我国科技进步而采取的对抗策略。美方近期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公司的出口许可证,就是这一策略的体现。
各国争抢的除了军事专家,就是人工智能专家。冯旸赫毕业于军工院校“国防七子”之一,是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开资料显示,冯旸赫希望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辅助“战场指挥”,成为辅助指战员的“超级大脑”。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四星上将“菲利普·戴维森”曾称,中国拥有“非常先进的智能系统”,它可以模拟和预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行动,并给出最优的反制措施。同时,美国军方高级领导人警告,如果中国跳级采用人工智能系统超越美国,美国可能“在未来几年失去其军事技术优势”。
而如今离奇去世的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过去已故的旷视原首席科学家孙剑都是AI领域的领军人物。
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太需要人才了,尤其是芯片、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的尖端科学家,这种顶级科学家的存在,是我们在未来科技竞争抢占制高点的关键环节,痛失一个顶级科学家,很可能导致关键科研的进度受阻,相关的布局与技术落地被延缓。
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国内国际矛盾交织,很多事情要做最坏的打算,并且做好最足的准备,切实提高对各类科研尖端人才的保护。
图片
这些顶级级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投入巨大,如果在研究到了关键临界点的时候突发意外,其他科学家往往是很难补上他们在研究领域的缺失。
这导致的不仅是关键成果的流失,更是技术突破的受阻,一颗关键“明珠”的陨落,会给产业与关键技术发展形成滞后性与研究成果的突然中断,这对于行业损失是巨大的。
“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了十三年时间,我没看到哪个科学家有配保镖。”细胞学研究学者、洁净实验室EPC的赵女士表示,“但我觉得,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日常出行,他们确实需要保护一下人身安全,尤其是做前沿研究的科学家。科技兴国嘛,如果说可以改变某一个方向,某一个领域的时候,他们真的需要配保镖。”
人工智能的竞争,本质是精英科技人才的竞争,是研发突破进度的竞争,无论这些意外是不是真的意外,或应该保持更高的警惕心,对相关敌对势力进行防范。提升日常出行环节的安全保卫工作与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检查,把尖端科技人才的安全保卫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希望悲剧可以尽量少一些。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