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与仙游县鲤声剧团共建莆仙戏文化研究基地

图片
揭牌仪式
东南网莆田5月18日讯(通讯员 王丽闽 文/图)5月17日上午,由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与仙游县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联合建设的“莆仙戏文化研究基地”在仙游县鲤声剧团正式设立。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陈支平,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作协主席林丹娅,中共仙游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宗储出席揭牌仪式。
图片
参观鲤声剧团史展览馆
揭牌仪式后,领导和嘉宾们共同参观了鲤声剧团史展览馆,深入了解70多年来鲤声剧团保护传承莆仙戏艺术的历程和成就。据悉,仙游县鲤声剧团是全国重点地方戏曲表演院团,自1952年建团以来,创作编排众多在全国都有影响的经典剧目,曾多次晋京和出国进行艺术展演,蜚声海内外,其中全国知名剧作家陈仁鉴的《团圆之后》、《春草闯堂》分别入选中国当代十代悲剧、十大喜剧。国家一级编剧郑怀兴被称为中国戏曲界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创作的莆仙戏作品曾获中国优秀剧本奖、优秀剧目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
当天,还召开了莆仙戏文化座谈会。座谈会上气氛活跃、发言踊跃,与会人员围绕莆仙戏艺术的发展纷纷谈见解、说感受。陈支平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断拓展实践新路径。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践行“两个结合”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共建研究基地,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戏曲传承和发展,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始创于1926年10月10日,是继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和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之后,我国高校建立的又一重要的国学研究机构,复办于2006年。研究院以“萃取国学精华,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突出国学主流和区域性研究特色,集聚了众多海内外国学研究专才。该院与鲤声剧团共建“莆仙戏文化研究基地”,将为莆仙戏的文化保护、艺术传承、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教育功能等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