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湿地 守护家园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5月17日一早,家住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的生态管护员扎江,如往常一样来到德曲源国家湿地公园巡护。细心的扎江,站在观测点上,通过望远镜看到一只雌性黑颈鹤正在湿地中央的草甸上产蛋,另一只雄性黑颈鹤默默守护在旁。
图片
产完蛋的黑颈鹤出去觅食。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摄
曲麻莱德曲源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区域主要由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雪山等组成,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区域内分布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等资源。湿地面积为11539.71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以沼泽为主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2023年11月,曲麻莱德曲源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图片
分享喜悦。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摄
扎江说:“经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每年4月至5月是黑颈鹤求偶、产卵、孵化幼鸟的时间。黑颈鹤通常每窝产蛋2枚,孵蛋期为一个月左右。黑颈鹤属于早熟鸟,幼鸟生下来就能跟随父母活动,快速学习觅食、飞行技巧,几个月后就能达到成年鹤的大小。”
图片
黑颈鹤的蛋。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摄
捕捉到黑颈鹤产蛋的镜头,扎江第一时间将视频发到村“两委”的工作群里,村“两委”很快做出反应:先是在黑颈鹤巢卵区周围安装红外摄像机,采取保护措施,然后设立黑颈鹤安全活动区,有效避免野狼、狐狸等动物的侵害。同时,加强生态管护人员巡逻力度,为黑颈鹤的生存和繁衍保驾护航。
图片
扎江认真的观测植物。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摄
扎江之所以能如此清楚黑颈鹤的习性,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有着10年丰富经验的老生态管护员,还得益于麻秀村长期面向基层开展的湿地保护宣教工作,让湿地保护意识在基层生根发芽。这种意识的落地开花,离不开“园丁”尕玛文秀,他是巴干乡驻村第一书记,同时也充当着湿地保护“中转站”“播音员”和“守门人”的角色,用心守护着湿地里的万物生机。
尕玛文秀说:“麻秀村就在湿地内,更应该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驻村工作队联合村委会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完善和改进,如今,保护湿地草原、保护野生动植物已经成为村里每一位牧民群众自发的行为规范。”
图片
扎江拍的照片。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摄
编辑:王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