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半 | “星星”背后的“影子”

重庆沙坪坝某小学,二年级安静的课堂,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椅子拖拽声打破。学生宁宁突然站起来,指着窗外,缓慢地重复:“飞,飞。”十几双孩子的眼睛,偷偷瞄向教室角落的庄雪。庄雪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背,随即牵着一起走出教室。
宁宁,是一名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类似突然起身或拍桌子的情形,时常发生。
而庄雪,则是宁宁的“影子老师”。“影子老师”,顾名思义,就是如影随形般陪伴着孩子的老师,也叫特教助理、陪读老师。
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像宁宁一样的孩子,正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帮助他们融入群体的“影子老师”,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
然而,受雇于家长的“影子老师”目前仍属于市场行为,尚未纳入学校管理机制,在学校陪读的过程往往陷入身份不明的尴尬处境。
图片
迷茫的时候,庄雪会选择看书。
01
被拒之门外的人
宁宁能进入普通小学,还有“影子老师”在旁支持,在王静看来,本身已经足够“幸运”。
又是一年小学公招,王静早早联系了家附近的学校,说明女儿情况后,校方提出了他们的顾虑——“我们只接受直系亲属的陪读。”王静知道,这个学校进不去了。
王静和丈夫,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家里偌大的书柜,一大半放着两人各个时期获得的奖杯和证书。但女儿可可到了上学的年纪,却始终学不会十以内的加减法。直到确诊可可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后,他俩几乎三天没睡着觉,半夜坐在书房发呆。
看着熟睡中的可可,夫妻俩决定要全力支持女儿治疗和干预,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上学的问题。在多方了解后,王静萌生为可可聘请“影子老师”的打算。
《重庆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进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为孤独症儿童更好融入普通学校学习生活提供支持。
然而,能接受“影子老师”进入课堂陪读的学校并不多。王静吃了无数次闭门羹。“几乎学校都会问,怎么保证让陌生人进入学校的可控性。”不得已,王静一次次地解释、保证。几番周折,“影子老师”终于随可可入了校,直到一通电话的到来。
班主任在电话里说得很委婉,表示有家长希望能和她聊聊。
“他们觉得可可会拖累班级进度,问我可可万一打伤了其他孩子怎么办、谁来负责,觉得’影子老师’在是不是搞特殊化……”面对家长们的质问,王静泪水瞬间夺眶而出。“那一刻,感觉我的孩子是洪水猛兽。”
立场不同的家长,站在楚河汉界的两端。争执下,有人开口:“既然孩子有问题,为什么不送去特殊教育学校,如果她需要一个陌生人全程陪读,是不是本身就不适合待在这里?”
王静没想到,“影子老师”的存在,会成为孩子病情的佐证。“让一个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的最佳方式,不就是在正常社交环境中成长吗?”
最终,无奈之下,王静解聘了“影子老师”。可可独自上学几天后,王静再次被老师叫去谈话。可可突然在教室尖叫,吓到其他小朋友,班主任希望王静能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
多方协调后,王静决定陪读一段时间,课余带可可去干预康复机构针对上学做专业个训。并认真考虑一下可可就读特殊教育学校的必要性。
“影子老师”被学校拒之门外,在庄雪看来,是一件“常事”。2019年,有三年特教经验的庄雪转行做“影子老师”,为了顺利入校陪读,她会主动提供教师资格证、行为技术员(RBT)、融合教育基础证书等,“但有时还是会被拒绝,之前有学校要求我去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证明。”
图片
李李为小朋友制作的提示卡。
02
教孩子适应规则
一年级的时候,奇奇频频出现不听从指令、情绪不稳的状况。上到二年级,他有了自己的“影子老师”李李。
作为特教助理,李李跟了奇奇一年,她有一套学生桌椅,安排在奇奇座位附近,方便就近提醒他上课注意纪律。李李每天会在校门口等待奇奇,然后一同进教室;下午放学后,李李会单独辅导奇奇完成作业,再将奇奇一天的情况和分析发到沟通群里,方便奇奇父母了解进展。
因为奇奇妈妈不愿孩子被特殊看待,李李一直隐藏自己的身份。在和班主任统一口径后,面对其他小朋友的好奇,李李会说自己是检查纪律的老师,如果有问题也可以找她。
但奇奇的“不同”,也逐渐被其他小朋友发现。
“有的小朋友会问,为什么和奇奇说话,都不理人?为什么奇奇朗读课文时语气和大家不一样。”李李会用讲故事的形式,和小朋友们解释。比如,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朵小花,有的小花会遇到虫子,长得有点不一样,但只要我们帮助他,慢慢地施肥,他就会越来越好。
作为“影子老师”,李李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奇奇,理解他的思维逻辑,在奇奇表现出明显抗拒后,找出行为原因,调整他的行为。
奇奇对铃声敏感。刚开始时,铃声一响,老师还没说下课,奇奇便独自冲出教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李会先给视觉提示卡和口语辅助,之后再请其他小朋友来“带领”奇奇上课下课。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奇奇熟悉班级同学及执行他人指令,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小朋友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根据特殊教育的理念,像奇奇一样的孩子,在感受世界时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倘若不被理解会更容易产生误解。“影子老师”的专业能力就是“行为分析”和“恰当的引导”,帮助特需孩子适应日常社会规则。
这也是奇奇妈妈聘请李李的目的,如果奇奇在普校能学习到课本知识是意外之喜,主要是希望培养奇奇日常生活的能力,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理解社交规则。
在一场特需儿童的家长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讲出了共同的期待:根据孩子病情程度不同,希望从“有生活自理能力”,到“交到朋友”,最终能让孩子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普通孩子一样融入于社会。
毕竟,父母都会老去。
但他们心里也清楚,这一心愿的实现并不容易。
图片
在部分机构“影子老师”专业培训上,影子老师退出全机制是其中一门课程。
03
被外界褒贬不一
特教专业毕业的方方有过无数个想要放弃的瞬间。“你会发现,什么人都能来做‘影子老师’,不专业的人会加深外界的偏见,所以剩下的人只能一边‘背锅’一边干活,真不知道是什么能让我坚持到现在。”
被误解的时候,她曾无数次自问,是否还有继续坚持的必要。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方方连上厕所都需要争分夺秒——曾经出现过孩子在她上厕所期间跑出教室的情况。
在一次聚会中,方方刚介绍完自己工作,有人接话:“这不就是保姆吗?”空气里有短暂的安静。方方想解释又觉得没必要,巨大的疲惫感包围了她。
她靠在椅子上,转行的念头绕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方方掰着指头数,去年,在陪读孩子达到退出标准时,孩子妈妈握着她的手,五分钟都没说出话,最后哽咽着说了谢谢;更早之前,有孩子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女生,指着方方说是她,还没来得及问为什么,便听到了“喜欢”……“可能就是这些瞬间吧,让我想离开的时候又舍不得。”
但也不是所有特需家长,都和“影子老师”能相处融洽。何越便是聘请“影子老师”的抗拒者,她曾在一个月内为孩子换了5名“影子老师”,原因并非她挑剔。
有人面试时说得天花乱坠,真上手时发现一窍不通;有人陪读到一半,撂摊子说无法应对;还有人上了两天班,又说要增加费用……一来二去,何越烦到极点,她自认每个月6千多的工资并不少,还可以按学期提前结算。
方方承认,出现这些情况,很大部分原因是行业刚刚兴起,没有通用的资质认证和考核方式,许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随着融合教育“全覆盖、零拒绝”政策落实后,越来越多的特需孩子走入学校,“影子老师”的需求正逐年增加。在市场大量需求下,国内不少机构都开办相应的特教助理培训课程。
在重庆市智协主席何跃看来,未来可以以残疾人就业辅导员为例,在特需儿童求学巨大需求的前提下,由国家新设工种以此规范,比如2020年2月,人社部出台文件增设“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工种,以及时协调解决残疾人就业后面临的困难,提高残疾人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
对此,方方迫切希望能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细行业标准,使之规范化,“市场的良莠不齐是导致外界褒贬不一的根本原因。”
04
愿望是“被失业”
“随时准备失业的影子老师,才是最好的影子老师。”这句话出自上海“影子老师”项目发起人, “游语教育”机构负责人戴玉蓉。
在部分机构“影子老师”专业培训上,影子老师退出全机制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位列其中。
庄雪有过两次成功的退出经验,与社会中大部分职业不一样,每次“失业”,她都挺开心的,对她而言,“失业”意味着成功,也是对她付出的认可。
宁宁不是庄雪职业生涯中接触到的最大挑战。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孤独症、多动症等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众多有陪读需求的孩子中,宁宁接触的还是以孤独症为主,其中,牛牛是最难沟通的一个。
高功能孤独症患者的牛牛,有不少行为问题。宁宁手背上还有几个浅浅的指甲印,是牛牛诉求没得到及时满足后,掐她手留下的。
牛牛不知道怎么表达内心想法,看到小朋友们聚在一起玩时,他想加入,便冲过去将玩具拿走;别的孩子过来拿,他立刻表现出明显的抗拒。
庄雪便成为沟通的桥梁,她将牛牛扶起来,耐心安抚后将玩具还给其他小朋友:“牛牛不是想抢玩具,而是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是他成长得比较慢,还不知道怎么做,大家愿意给他一个机会吗?”
时间久了,会有孩子主动过来询问牛牛要不要加入。平时,庄雪会观察班里哪些孩子富有耐心、乐于助人,便会引导牛牛与他们接触,逐渐建立友谊。
效果立竿见影,半年后牛牛出现很大进步。慢慢地,他能遵守纪律、听从集体指令,还交到了朋友。偶尔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老师也能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不需要影子老师了。
虽然受政策影响,学校不能拒绝孩子的入学,但庄雪并不建议所有特需孩子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影子老师’ 作用始终是有限的,部分学校的融合教育条件还不成熟。
庄雪希望,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孩子们还能接着学习,在特殊教育学校职教部(班)或职业学校特教部(班)学到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毕竟,融合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孩子最终融入社会。
如果还有什么心愿的话,庄雪笑了笑,那就让我多“失业”几次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华龙网 唐雨/文 受访者/图 董进/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