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云南省生态文明社科学术社团走进思茅“科普周”活动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举行

昆明信息港讯 5月19日,以“弘扬民族文化 筑牢云南生物屏障”为主题的2024云南省生态文明社科学术社团走进思茅曼歇坝“科普周”活动,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举行。
本次活动是在云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普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人民政府、普洱市思茅区社会科学联合会、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南屏镇小学、普洱竹藤产业协会、普洱竹藤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参与。
图片
2024云南省生态文明社科学术社团走进思茅“科普周”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向普洱亚洲竹藤博览园及群众赠书,赠书包括促进会专门为COP15会议召开编纂出版发行、被云南省社科联列文科普丛书的《生态云南》,今年刚刚完成编纂出版的《云南生态十年》以及《云南生态年鉴》、《云南观赏植物》、《云南省城镇绿色发展模式研究》、《云南省森林碳汇研究》等约288册。
图片
图片
云南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向普洱亚洲竹藤博览园、大学生、竹子种植户赠书
启动仪式后,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云岭大讲堂主讲人、杨宇明教授,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专职副院长王曙光博士、石明讲师等业内专家分别向南屏镇竹子种植户和普洱茶学院的师生们作了题为《民族植物学视野下的生物多样性利用》、《甜龙竹笋用林的繁育与经营技术》、《竹文化传承与竹产业发展》等宣讲。
图片
宣讲会场
杨宇明教授今年刚刚被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政府聘为竹产业顾问,他表示,深入农村、学校、企业开展“文明云南”社科志愿服务活动是社科志愿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片
云岭大讲堂主讲人、杨宇明教授作宣讲
图片
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专职副院长王曙光博士作宣讲
图片
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石明讲师作宣讲
普洱是云南生态核心区之一,在这里开展科普周活动,对弘扬民族文化 ,筑牢云南生物屏障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本次活动地南屏镇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群众除种植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外,也长期种植竹子、发展竹笋加工。近期,普洱市市委市政府及思茅区区委区政府加大对竹产业的重视,鼓励企业和引导群众发展竹产业,并挖掘和开发竹笋节等民族文化和文旅项目。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就专门组织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主的竹藤专家走进这里开展社科宣讲,目的就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助推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转化,让群众在过程中生动形象地认识和理解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文化思想,真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图片
云南省生态文明社科学术社团到普洱市思茅区曼歇坝调研
在南屏镇的思茅第六小学,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屠申老师为四年级小学生上了一堂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音乐课。沉浸式教学让师生们共同在音乐的海洋里荡漾。
图片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屠申老师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开展课题延伸教育
屠申老师对记者说,这次来参加科普周活动不仅为自己作为一名科普志愿者感到荣幸,同时也在科普周活动中得到很大收获 。普洱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其中的竹文化就独具特色,还略领风骚:如现在云南小学生大多学习乐器葫芦丝,民族音乐如朗朗上口的歌曲——“竹里小院我的家,我的家……”等等。好的音乐能陶冶人的灵魂。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尝试使用本地丰富、鲜活的文化育人资源引领学生进行教学,以积累新的教学经验。同时我个人也通过活动开展文化探源、研学考察,进一步真切体会习总书记的文化思想,为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获取新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