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十年创下全国高产纪录 80后女大学生在田间奏响奋斗之歌|我们村的年轻人

图片
四川遂宁安居石洞镇亭子坝村
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摄影报道
5月16日,孟夏时节,上午9点多,四川遂宁安居石洞镇亭子坝村,骄阳之下,已能清晰感受到阳光传递过来的灼热。
遮阳帽、口罩、冰袖,站在大学生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试验地旁,奉欢“全副武装”指挥着当地村民田间劳作,按照计划,这些工作得赶在中午之前全部完成。
回村十年整,田地里的工作,她早已轻车熟路。这些年,通过改进大豆玉米专用播种机,补齐复合种植无人机飞防无法作业的短板,创新发明提高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在2022年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下,省内外专家对大豆进行测产验收亩产大豆180.2公斤,创造了当年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纪录。
此外,她还带动附近周边三村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种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近2万亩,通过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比传统单一种植每亩多增收1200元,农场案例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2022年)》。
图片
奉欢当选遂宁安居区人大代表(受访者供图)
留下来的年轻农场主
“被我爸拐回来的”
“我还真是被我爸拐回来的。”16日上午,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试验地旁,拉开货车车厢护栏,奉欢打开话匣子,1997年,父亲奉光荣从新疆回到遂宁,购买了遂宁第一台联合收割机,开始创办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关于农村的一切,她记忆深刻。
图片
回村十年的新农人奉欢
2014年,而立之年的她,她接到父亲电话,“回来吧,村里需要年轻人。”
电话中,父亲告诉她,农村土地撂荒现象越来越突出,留在村里的人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不高,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已跟不上步伐,需要她回来“搭把手”。
彼时,她没想过会一直留在村中,最初的想法只是回来帮助父亲把农场发展推向正轨,回村也是个短期工作,并不影响自己再外出。
那一年,奉欢和父亲在亭子坝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办起了家庭农场。为了与村民签订流转协议,奉欢和父亲挨家挨户上门协商;为了找人插秧,她和父亲每天早上开车将从东禅镇燕窝村召集的工人拉到亭子坝村。在一次通往亭子坝村的路上,奉光荣给女儿讲起了过去学农机拜师被人拒之门外,却又硬着头皮“蹭课”而渐渐熟练掌握各种农机的经历。
这一干,就是四五年时间。
“觉得自己走不了,也不能走了。”奉欢说,最初的几年,她和父亲一起,过程中看到了农场发展,看到了村里变化,看到了未来,“那就留下来,我相信农村大有可为。”
也正是这样的决定,让她在这条人生赛道上,获得了不一样的收获。
图片
奉欢驾车前往农场
农机+农技融合
创下全国高产纪录
奉欢来到亭子坝村后承包了将近1100亩地来作为实现农业自动化的基地。她认为她与父亲是农机与农技的融合,是父亲的农业生产机械与她的新农业生产培育技术相结合。
恰逢当地正在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点,而家庭农场正好有连片的土地,同时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设备齐全。最重要的是,他们所处区域是丘陵,一直有种玉米大豆的习惯。2021年奉欢响应政府号召,引进四川农业大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母校西华大学农机装备研究院建立合作,针对川东丘陵地区土地小块不集中成片、不宜机械化耕作特点,奉欢对土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创造条件实现机械化大规模耕作。
长期在田间工作,毕业于西华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奉欢了解农业生产中各种低效率耕种问题,她大胆创新,改进大豆玉米专用播种机,制作复合种植专用除草机,补齐了复合种植无人机飞防无法作业的短板,此外她还针对玉米大豆种植特点,研发集整地、开沟、开种植行于一体的相关机具,申请了多项专利,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种位置可调式收获机割台扶禾装置”发明专利证书1项。
这些创新发明提高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在2022年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情况下,全国农技中心对其农场的示范基地玉米开展测产验收,亩产玉米617.66公斤。农业农村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大豆进行测产验收亩产大豆180.2公斤,创造了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纪录。
此外,她还带动附近周边三村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种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近2万亩,基地所在村发展村集体经济300亩,辐射相邻3个村发展村集体大豆产业1000亩,带动4个村预计实现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通过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比传统单一种植每亩多增收1200元。农场案例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2022年)》。
图片
四川遂宁安居石洞镇亭子坝村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基地
回乡十年离不开家人支持
“农村需要更多的年轻人”
“蔬菜、田、收割、水稻……”采访中,奉欢的电话不时响起,简短的对话中,基本都是和农业有关的问答,村里的生活,忙碌而紧凑,最近农忙,她盼着早点到周末,孩子放假可以从成都到遂宁来。
回乡十年,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他(丈夫)十分理解我回乡发展,也在背后一直支持我,农场里自动化农业的各种文字消息、数据、后期记录都是他在做。”如今,她把对农村、农业的热爱,都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给女儿看,“就像父亲当年希望我回来一样,我觉得如果女儿对农业感兴趣,我是支持的,毕竟农业不仅仅是种地,还有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
奉欢说,目前机械设备、种植技术已日趋成熟,除了依然会“靠天吃饭”,她认为农村人的观念,也是关乎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系统化就必须得拥有大局意识,熟悉和把控各个关键点,这是环环相扣的。这些都要靠年轻人,靠越来越多回来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