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印尼OPPO,绑定拼多多,回国引众怒的极兔股价为何不受待见?

文/刘工昌
图片
图源:财经无忌
极兔已成国际化急先锋
3月22日傍晚,刚刚于2023年10月上市的极兔速递发布2023年业绩公告。公司2023年全年总收入88.49亿美元,较2022年的72.6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2%;全年共计处理188亿个包裹,同比增长29%。
据最新业绩公告数据:在东南亚市场,按包裹量计,极兔2023年市场份额为25.4%,排名第一;而在中国市场,按包裹量计,极兔的市场份额为11.6%,排名第六。
极兔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已连续四年排名第一。2023年,市场份额达25.4%(按包裹量计),同比提升2.9%。其中包裹量为32.4亿件,同比增长28.9%,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0.56%至26.33亿美元。
而在中国市场,极兔2023年的市场份额则为11.6%,同比提升0.76%。这一年,极兔速递在中国处理的包裹量为153.4亿件,同比增长27.6%,超过行业增速,全年收入则同比增长27.7%至2023年52.29亿美元。
基于其业绩公告统计,2023年,国内业务贡献了59%的营收,东南亚则贡献了约30%的营收,其他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则为11%。
相较于增长的营业收入,极兔速递净利润仍出现亏损,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为4.32亿美元,同比缩窄71%。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国市场的毛利和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均首次转正。(来源:极兔2023业绩公告)
业绩公告中的一组数据透露出一些迹象:
2023年,极兔在东南亚的单票收入有所下降,2023年为0.81美元,2022年则为0.95美元。虽然2023年的单票成本也较2022年降低(2023年为0.67美元,2022年为0.76美元),但大概计算下来2023年的单票毛利为0.14美元,比2022年的单票毛利0.19美元要低一些。
因此,即使2023年极兔在东南亚的总包裹量同比增长近30%,但其毛利额却较2022年同比下滑1.19%。
而反观中国市场尽管单票收入仍在0.34美元,但成本从2022年的0.4美元下降至2023年的0.34美元。本收刚好抵消,意味着其单票毛利不再亏损,是极兔速递2023年在中国市场毛利首次转正的重要原因,据财报描述,单票成本降低得益于业务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持续深化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
而东南亚的单票收入却在下降,主要由于“我们进行了推广活动,并做出策略性价格调整,以在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市场中保持优势。”①
总体看,极兔速递在中国市场实现盈利的同时,2023年全年仍存在约11.56亿美元的亏损。在财报业绩会上,极兔速递副总裁后军仪解释称,速递行业的建设和投入周期通常为2年,期间资本投入和亏损难以避免,但公司期望在2024年能够实现新市场EBITDA的盈利平衡。②
4月9日盘前,极兔速递公布了其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汇报。
公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极兔速递的总包裹量达到了50.32亿件,同比增长48.5%。同时,极兔速递的日均包裹量达到了5530万件,同比增长46.9%。
具体来说,今年一季度,极兔速递在东南亚市场的包裹量达到10.26亿件,同比增长55.3%,日均包裹量0.11亿件,同比增长53.6%;在中国市场,包裹量达到39.42亿件,同比增长46.1%,日均包裹量0.43亿件,同比增长44.5%;而新市场,极兔速递的包裹量为0.64亿件,实现了120.3%的增长速度,日均包裹量70.47万件,同比增长118.0%。③
一季度没有公布其经营的金融状况,但按其发展态势,很可能已趋于无亏损状态。
市值蒸发超900亿港元
极兔发布一季度公告当日开盘后,极兔速递股价走高,早盘最高攀至8.58%涨幅。当日极兔速递盘中报10.76港元/股。
但到了4月30日,极兔速递下跌2.76%收报6港元/股,当前市值为528.7亿港元。今年以来,其股价已累计下跌62.07%。
要知道极兔上市首日总市值为1057亿港元,照此计算,目前已蒸发了一半;如果按1月4日最高的1442亿港元算,极兔今年已蒸发超900亿港元。
图片
为什么资本市场不看好极兔,很简单,因为其至今尚未完全摆脱亏损。
尽管包裹量和营收增长迅猛,但极兔速递增收不增利,仍未能扭亏为盈,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极兔经调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4.76亿美元、11.78亿美元、14.88亿美元、2.64亿美元,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超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8亿元)。
高盛研报指出,自该行3月13日予极兔速递“沽售”以来,股价已下跌约46%,主因是2023年下半年亏损超出预期。高盛认为,鉴于极兔的市场领导地位(东南亚第一,中国第五大快递公司)以及新市场(拉丁美洲、非洲等)的扩张,高盛继续看到该公司有充足的增长机会,不过也看到快递公司在实现数量增长和利润率扩张面临的挑战。
高盛将极兔2024-2025年收入预测上调4%,受益于快递量增长好于预期,不过下调经调整后纯利预测,最新料2024年亏损1200万元人民币,2025年由4.66亿元降至3.52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利润率预期降低。目标价由9.3港元下调24%至7.1港元,将评级从“沽售”上调至“中性”。④
为何极兔总是不赚钱?
极兔速递业务量大幅增长,得益于其“以价换量”策略,通过烧钱、价格战等手段来占领市场,这种烧钱扩张,必然带来亏损的加剧。
另外极兔的两次收购——2021年斥资68亿元收购百世快递,2022年再投资11.8亿元收购顺丰的丰网业务,进一步加剧了流动资金的紧张程度——而这两个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月,其所代言的知名球星梅西未上场事件的持续发酵,极兔业务也受到了影响。
并且,极兔速递已在4月27日迎来解禁期,高瓴、红杉、博裕、腾讯等明星资本机构均已浮亏,这些机构抛售还是持有,将决定着极兔未来的股价走势。⑤
对于产生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极兔解释称,一是在中国的业务通过打价格战扩大市场份额导致,其次是跨境业务及2022年扩展至新市场导致成本增加,第三则是收购百世快递导致成本增加。⑥
除了亏损,其负债也令人担心。
对比发现,极兔资产负债率高企且远高于同行,自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分别达到141%、201%、185%、190%。圆通资产负债率平均仅31%,申通、韵达、顺丰也均在55%左右。
巨亏与高负债下的极兔要想活下去,只有靠外部输血与股市融资。
极兔的第一个办法即是以融资来抗拒亏损。
低价加补贴是快递业的最简单、见效最快的办法,但也最容易导致企业持续失血,这也是极兔在中国始终难以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
没办法,快递行业实在是太烧钱了,为了活下去,极兔只能从创立开始便不停融资。
从2015年成立的三年间,极兔完成了2轮融资,分别是2017年7月的Pre-A1轮,以1.38美元/股融资1亿美元;2018年8月的Pre-A2轮,以1.47美元/股融资8004万美元。
2020年,极兔开始进入新加坡和中国市场,分别融了两轮。分别是2020年5月的A轮,以4.4美元/股融资11.9亿美元;2020年12月的B轮,以4.45美元/股融资1亿美元,合计12亿美元。
2021年,撞上全球牛市的极兔再次融了两轮,分别是2021年2月的B+轮,以7.12美元/股融资18.2亿美元;2021年10月19日至2022年2月25日的C1轮,以14.1美元/股融资20.8亿美元,合计39亿美元。
在2023年递交招股书前的5月,极兔又顺利完成D轮融资,以7.64美元/股融资2亿美元。经历这么多融资后,极兔截至2022年底还有15亿美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比上一年少了6亿美元。
股书披露,2017年7月15日至2023年5月17日期间,公司进行了七轮融资,融资总额约55.7亿美元。股权结构中,创始人李杰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1.54%;腾讯为第二大股东,持股6.32%;博裕为第三大股东,持股6.1%;ATM为第四大股东,持股5.49%。高瓴资本持股2%、红杉持股1.62%,均跻身前十大股东之列。⑦
第二个办法就是以上市弥补资金不足。2023年10 月 27 日,极兔速递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发行价最终定于 12 港元/股,IPO 募资超过 50 亿港元,按发行价计算上市后的极兔总市值达到 1057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989 亿元)。是除中通(约 191 亿美元)、顺丰(约 1919 亿元人民币)以外,中国市值第三的物流企业。
根据公告,极兔此次共发行3.2655亿股股份,每股定价12.0港元,每手200股,所得款项净额约35.279亿港元。据悉,极兔之前冲刺资本市场时,在香港IPO申请融资为5亿至10亿美元,约为现在募资额的一倍,就是说,极兔的上市还远没有达到其期待的融资目的。
极兔崛起之路
极兔由 OPPO 印尼业务创始人李杰在 2015 年创办,据传李杰与拼多多的黄峥同被视为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的门徒。
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李杰 1998 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加入安徽步步高公司,在安徽、苏皖地区、包括后来履新西北的甘肃新疆地区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战绩,深受高层青睐。
2013年,李杰主动要求去印尼开拓开拓还是一片空白的市场。当时,智能手机在印尼的渗透率仅为24%,中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为“0”。正是从零开始,李杰将印尼OPPO的市场占有率在第一年就做到了7%。到2015年,印尼OPPO的市场份额已提升到20%,跃居印尼手机市场第二。
此时他发现印尼快递公司居然周日不配送,因此萌生了创办一家东南亚快递公司的想法。2015年,李杰联合微软印尼前总裁Tony Chen以及南京OPPO代理商百盛共同出资4000亿印尼盾(约合1.124亿人民币)在印尼创立J&T Express(极兔速递)。极兔创业初期完全是靠承包OPPO和vivo的配送业务勉强维持。相较本土头部快递公司JNE日均40万票的业务量,极兔与其根本不是一个体量的竞争者。
后来印尼电商市场的旺盛的市场需求解决了极兔创业初期订单不足的问题。到2016年5月,极兔已成为印尼第二大快递公司。
极兔能在印尼崛起是李杰对印尼市场针对性的把控。
针对其印尼国内主要竞争对手JNE高昂的揽件费用,极兔做免费揽件;JNE节假日不派送,极兔就进行7x24小时快递运输;JNE官网没有快递更新服务,客服电话打不通,极兔就建立一支提供24小时咨询的客服团队……
说到底,就是借助国内业已成熟的快递服务体系对稍显稚嫩的印尼物流市场来了一次降维打击。
不仅如此,李杰还参考了国内顺丰的直营模式,为印尼每个行政区都设置了一个配送点,以提高投递时效,而且越是大城市,配送点越多,使得极兔的快递交付时效远超竞争对手。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印尼极兔成为“快跑兔子”,性价比遥遥领先同行。⑧
极兔的崛起离不开 OPPO 和步步高体系。它们提供给了极兔提供所急需的钱、市场、物流体系这些关键要素。
首先是钱,极兔成立三年内,它只拿了外部资本不到两亿美元的投资。极兔的早期资金主要来自步步高和 OPPO 的输血。
根据美国CNBC(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极兔成立时,陈明永投资了4000亿印尼盾(约合1.9亿元人民币),他与妻子共持有极兔速递8.26%的股份。后又有所变化。该体系的几位高管就是极兔的早期投资人。据报道,四位步步高背景的投资人持有极兔 11.63% 的股份,持股比例和李杰(11.54%)相当。他们分别是陈明永(4.40%)、步步高教育科技董事长金志江(2.21%)和步步高董事张源(3.86%)与前步步高集团 CFO 郑玉芬(1.16%)。
图片
极兔董事会名单,来源 | 公司公告
其次是客户,刚起家的极兔很难获客,而这个现成的客户就是步步高和 OPPO。早期,极兔就是靠承运 OPPO手机起家。
再次是物流转运体系和快递网点的搭建。而OPPO 一整套成熟的手机代理经销网络,天然可以为极兔所用。毕竟,代理商可以一边开店、一边收发快递。
至今,极兔和 OPPO、步步高仍然关系密切——据媒体报道,在印尼雅加达,极兔和 OPPO 共用一座总部大楼。
在印尼,极兔则得益于电商大战对快递业的补贴。尤其是阿里系电商Lazada与Shopee的电商大战,对快递行业的补贴“包邮”,给极兔带来了海量的订单,高峰期,极兔承接了Lazada和Shopee一半以上的订单。
回国打拼绑定拼多多
国内疫情与拼多多对快递业务的高需求客观上给初入的极兔带来了好环境。2019 年,李杰做出一个决定,进军中国市场。当时国内的快递巨头们正努力走出国门,极兔已经成为东南亚第二大电商快递企业。拼多多早期投资人、ATM Capital 创始人屈田此前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回忆,当时投资人和极兔创始团队商量后得出的结论是,还是要回国。
“如果你不做中国市场,没有经过国内市场的洗礼和考验,未来国内快递公司出海到东南亚,你的运营效率和技术跟这些快递公司相比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如何守住根基将会成为潜在挑战。但如果能在激烈的中国快递市场生存下来,就是成功。”他说。⑨
快递行业有一个共识:能在两年内达到日单量2000万,是衡量一个新玩家能否活下去的重要指标。迈过这条“生死线”,中通用了16年,圆通用了18年,韵达用了19年,申通用了25年,而极兔呢?定下的目标是在 2021 年冲击 2000 万单,也就是两年。
2019 年极兔先是悄悄在上海青浦区租了一个WeWork,作为仓储和中转阵地,随后又收购老牌快递企业——上海龙邦速递,拿到了在中国开展快递业务所必须的经营许可和基础的业务网络。
2020 年 3 月,疫情爆发,极兔也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力。
疫情封孔导致快递业务需求大幅提升,2019 年全国快递包裹量为 635 亿,2020 年大幅增长至 834 亿,暴增的 30%需求令传统的四通一达一时也无法消化,恰好就成了极兔的突破口。
另外国内快递系“四通一达”基本都被阿里入股,主做阿里电商生意。而京东自有物流体系,而异军突起的拼多多这方面刚好还是空缺,而极兔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同为步步高系,自是近水楼台,自 2020 年开始,极兔开始大规模吸收拼多多的订单,一度其订单量的 90% 都来自拼多多。于是双方不谋而合走在一起。
极兔入局后,因为其极致的低价策略令“三通一达”这些前辈深恶痛绝。
在全国快递量最多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次发3000-5000票、均重100克以下的商家,“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发全国(除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快递费都在1元以上。
可极兔不仅将价格直接打到每件0.8元左右,还通过对义乌众多拼多多商家给予运费补贴,超万件大单小件都可做到1元发货。
不仅如此,全国其他省市的散件,极兔要比同行普遍8-10元的价格再便宜至少2元。
此番价格战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21年 4 月 6 日,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对极兔出具警示函,告诫其不能进行“低价倾销”。
而为了构建可以支撑包裹量增长的物流网络,极兔选择双管齐下:一方面把其在东南亚市场验证过的区域代理模式引入国内,从而减少在一个个城市和省份从零构建物流和配送网络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大笔收购,包括 2021 年 9 月以 68 亿元收购百世快递,来加快配送网络的构建。
而这一切都要钱。极兔回国时带了近百亿现金很快耗尽。据招股书信息,极兔从 2017 年开始一共完成了 8 轮融资,后 6 轮都发生在进入中国之后,共约 53 亿美元。
但相比已经运营多年的同行,极兔必须更快速地建起一张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否则只是靠烧钱,早晚是死路一条。
顺丰、京东选择的是直营,主打时效和服务,代价是高额投入;“三通一达”采用总部筛选加盟商的模式,主打低价。
李杰则采用区域代理制。区域代理模式是普通加盟制的升级版。具体是指,极兔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在特定区域内提供揽件和派件服务,同时由极兔总部制定每个市场的整体经营策略和执行计划,包括转运中心的密度和地理位置,干线运输路线规划和网络承载能力等。
靠蹭网站稳脚跟
通俗来说,极兔中国继续沿用步步高的区域代理模式,鼓励加盟商成为区域代理,区域代理以自己的资金和资源大力协助总部扩张网络,当业务发展壮大后,总部给予丰厚的回报。⑩
首先的合作伙伴自然是OPPO。整个OPPO的销售体系摇身一变成为极兔的庞大资源。OPPO旗下的经理层级大量充实到极兔的管理岗位,构筑了极兔中国最基础的管理体系。甚至,部分城市OPPO的手机门店同时成为极兔的网点,无需极兔再单独开设门店。
最重要的还是OPPO分布在全国的代理商团队,化身为极兔的各级加盟体系,直接下场帮助极兔铺设网点。
要知道,极兔网点铺设的过程中,这些区域代理人仅租借门面和购买设备,每个网点的初期投入就少则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为了快速铺设渠道,面对下游的加盟商,他们还需要拿钱补贴打下“三通一达”设置的百万元加盟门槛,将其直接降为一半费用。
背靠步步高积攒的信誉、借助OPPO和vivo的关系网,极兔中国创立仅2个月内,依靠昔日的步步高体系提前半年完成全国起网规划。⑪
OPPO中国的如此做法使极兔大大减少了铺网的人力和资金成本,它必须对其有所表示。
因此,在极兔招股书中明确写道,公司会依据绩效,给予区域代理人激励。此外,区域代理人亦能获得上市公司的股份。2021年4月,极兔已经向部分区域代理授出3282万股A类普通股,公允价值为1.4亿美元。⑫
作为一家覆盖全国的快递公司,单靠OPPO网点,还是很难实现完全覆盖全国市场的目标的。此时的极兔选择了快递公司最常见的“蹭网”模式。
所谓“蹭网”在快递市场很常见,就是某些快递公司单量“喂不饱”的网点,可以接纳其他快递公司的订单;为了多挣点代理费,国内一个网点同时加盟若干家快递公司,也属普遍现象。⑬
这些对被蹭的快递公司可能不公平,但消费者可不管这些,哪家安全便宜快速即可。
极兔的“蹭网”引起了其他快递公司的愤怒。2020年7月,五家快递公司联合达成协议,禁止全国网点以任何形式代理极兔业务,终端不得为极兔提供代收代派服务。
同时,五家快递品牌还严令旗下网点不得随意调低价格,0.2kg以下的快递最低价格都在1.7元以上。
面对漫及全网的江湖“封杀令”,极兔却淡定应之,其始终保持比同行平均低至少0.5元的发货价,为其带来了大量的客户。直至今日占据全国第六的位置。
而极兔这种“赔本赚吆喝”也看在其国内同行眼里,极兔中国创立不到一年,已经烧掉200多亿,它们就坐等着看极兔笑话,看它还能撑多久。
就这样,一边快速融资,一边烧钱抢市场,仅仅不到一年,2021 年初,极兔实现了 2000 万单的目标。而其他国内快递巨头实现这个数字,花了十几年时间。
极兔这种不顾一切的烧钱打法随即让自己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根据招股书,2017年以来,极兔共获得7轮投资,累计获得超55亿美元的融资。
此时的极兔想的是不仅是外部的市场,还有自己内部的盘子也要扩大。
2021年10月,极兔耗费68亿元人民币收购百世集团的国内快递业务。百世快递一直扎根一二线城市,极大扩充了一直扎根于农村的极兔的地盘。
而且百世快递当时拥有2000多万日均单量,加起来极兔日均单量瞬间超4000万单,市场份额提升至14%,一下子进入国内快递第一梯队。
用业内人的话来说,“极兔吃下百世,才算真正坐到了国内快递行业的牌桌上”。⑭
2023年5月,顺丰又将旗下丰网控股作价11.83亿元人民币,转让给极兔,令其国内的业务基本盘越来越大。
目前困扰极兔的主要还是其盈利问题。
“极兔近几年的扩张使其迅速抢占中国快递市场的10.9%的份额,同时打通全国98%的乡镇,目前仍然存在亏损严重的问题。”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从单量分析,目前主要来自拼多多,占85%左右,当前要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空间和难度无疑是较大的。⑮
但对极兔来说,这一问题目前至少已得到极大缓解。
在其老阵地印尼为首的东南亚市场基本处于盈利状态,在其主阵地中国也已扭亏为盈的前提下,尽管其另外的市场可能还须大规模投入还将持续亏损,其总体亏损程度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基本解决,所以总体来看,其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引用]
①(狂奔的极兔:在国内欣喜、在东南亚紧张  2024-03-24 来源:虎嗅网作者|周月明)
②(极兔速递股价涨幅近10% 今年一季度包裹量同比增长近五成   2024-04-0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费心懿 实习生殷悦 )
③(申通紧咬韵达,极兔中国市场Q1业务量增速超40%,2024“争三大战”再添悬念   每日经济新闻2024-04-22)
④(【券商聚焦】高盛削极兔速递(01519)24%至7.1港元 惟评级升至“中性”  金吾财讯)
⑤(增收不增利,极兔股价今年跌六成,蒸发900亿港元市值   钱江晚报2024-04-3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甘居鹏)
⑥(上市首日险破发,极兔能否撑起千亿估值?雷达财经  2023-10-29 文|肖洒)
⑦(极兔“跳进”港交所!上半年营收290亿,包裹量东南亚排名第一   券商中国2023-10-04 来源:证券时报)
⑧(神秘的李杰,激进跨越的极兔   砺石商业评论2023-11-08 作者王剑)
⑨(刚刚,最「卷」物流企业极兔上市:4 年干到东南亚第一、3 年干到中国第五   极客公园2023-10-27 )
⑩(快递业的下半场:千亿极兔狂飙   市界2023-10-31 作者 | 杨 俏)
⑪(神秘的李杰,激进跨越的极兔   砺石商业评论2023-11-08 作者王剑)
⑫(极兔港股上市,剑指全球化快递服务  21世纪商业评论2023-10-30 记者丨周琦 江昱玢 )
⑬(神秘的李杰,激进跨越的极兔  砺石商业评论2023-11-08)
⑭(神秘的李杰,激进跨越的极兔  砺石商业评论2023-11-08)
⑮(一路狂奔的极兔亏损83.6亿元!上市以来首份“成绩单”暴露了哪些问题?中国青年网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