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meme表情包视频,流量时代下负面情绪的解药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猫meme表情包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如何理解这一现象,以及其背后隐藏的情绪价值呢?一起来看看本文的分享。
图片
诶,这个表情包不错。
我收藏了。
在微信社交的场景下,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跟差不多年纪的人交往,表情包大差不差。
较为新鲜好玩的表情包,一般都在小辈处拿到。
最近,我从00后那边拿到了不少猫猫,狗狗的成套表情包。这半死不活的样子,非常符合社畜每日上班的心情写照。
图片
一番搜索之下,原来这组表情包还有独有的名称“猫meme”,是时下Z时代,甚至10后,20后之中的爆款表情包,通常使用它们来制作视频。
如果剧情有趣,节奏明快,猫meme使用恰当,那么视频下会有一个评论,“这个视频包了”,这是包火的意思,流量自然蜂拥而来。
那么为什么这些猫猫狗狗会取代熊猫头,姚明表情包,张学友表情包成为年轻一代的宠儿呢?
一、紧密代际关系,实现群体认同
表情包是依托Web2.0互联网图文互动时代诞生的产物,在百度贴吧,微博,豆瓣顶帖是当时年轻人的冲浪主流。
从Web2.0互联网图文互动时代过渡到Web3.0互联网短视频互动时代,表情包使用门槛低,沟通效率高,能有效传递情绪价值的特性也逐渐成为中老年的沟通工具。
年轻人通常喜欢使用搞笑、可爱类的表情包,老年人则喜欢各种花卉和寓意吉祥的祝福语表情包。
在特定的社交沟通场景下,年轻人也会产生多种表情包混用的情况来增强双方的沟通效果。
图片
同时喜欢不同群体的文化的年轻人会使用不同类型的表情包,比如最近00后,20后更喜欢小八,而喜欢二次元宅文化的喜欢动漫角色表情包,还有90后会更多收藏暴走漫画表情包,喜欢道家文化也有特定一些表情包。
主动使用带有群体属性的表情包也是融入群体文化中关键动作,会形成群体共同对于心理和情绪上的认同,有一种归属感、信任感、支持感。
在这个人人都能使用表情包、人人都能制作表情包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表情包的主角,在社交媒体中某类表情包的出现和迅速传播更是因为其背后承载着一个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和一个时代的印记。
与90后对比,Z世代,10后,20后的表情包更新速度更快,在互联网的传播也更为广泛,不同时代下表情包依托的群体情绪也不一致。
二、虚拟与现实社交例失衡,情绪异变
本人从当下年轻人集中的三大平台,抖音,小红书,B站中分别取样1000个由表情制作的视频,综合视频的标题,内容,以及评论高频出现的词汇进行词频取样分析。
90后群体使用的表情包体现的情绪多为搞笑,自嘲,或者对现实生活的一些讽刺,而00后即Z世代,10后,甚至20后,体现的情绪多为抑郁,埋怨,迷惘以及的当下生存环境的焦虑。
尤其体现在同为对小时候与家人相处视频内容的表情包视频,90后多使用暴走漫画为角色制作,呈现多为家人相处的搞笑糗事。
Z世代则是当下或以前家长对自身造成心理创伤的回忆向,甚至有抑郁成因,多使用猫meme表情包为角色制作,呈现多为自身处境与心理状态。
亦有小红书内专门制作猫meme表情包博主说:如今戾气横生的互联网上,猫meme表情包是独属于这一代诞生的善意的梗,由于使用表情包与化名,减少了真人处境遭遇网暴的机会,让这种负面情绪有一个抒发路径。
图片
同时为了避免内容路径误差,在大概可划定博主年龄范围基础上,本人也取样1000个由90后制作的猫meme表情包视频,综合数据分析,由90后制作的猫meme视频多为匿名行业趣事,比如B站博主“春天的熊”。
图片
那为何同为互联网冲浪的年轻一代,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情绪呢?
从个人认知范围内推测90后从小到大生存的现实与网络环境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昂然向上的,1994年中国才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从发达地区过渡到落后地区,直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才真正普及。
这数十年间,90后是从青少年到青壮年的时间段,大部分人小时候并没有过多接触到互联网,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到电脑很大可能是微机课,第一次感知应用表情包大规模事件是“帝吧出征”,是为祖国的统一而战。
除了微机课,能使用智能手机赶上Web2.0图文时代需要到上初中或者小学的后期,这样日常人际交往都在现实中进行,自然情绪的出发口都是家人,朋友。
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90后对互联网的初印象较为积极,电脑的是学习的工具,长大后是赚钱的工具。
社会逐渐过渡到Web3.0短视频时代,Z世代大都在幼年时期可以接触到所有电子产品,甚至电子产品已经成为10后,20后的虚拟保姆,在排队,聚会的时刻照顾着他们的情绪。
过早的接触互联网也逐步影响着Z时代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特别是出生率下降,在城市与农村中几乎难以找到同龄的玩伴,身边正忙着刷手机的父母也不能满足新一代的情绪诉求。
在8-12岁幼年偶像形成时期,新一代的情绪抒发点从现实社交转移到虚拟设计,网络世界的变幻莫测,快餐式短视频内容现代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内里松散破败,这样的环境下新生一代更容易找到“错位的偶像”,追随的“偶像”的过程中更容易滋生一系列的情绪问题。
现实社交的收缩与虚拟社交的不断扩大,或许是导致两个年代的呈现情绪异变的直接因素。
但另一方面社会层面的消沉90后与Z世代的反馈完全不同,90后大部分默默消化从外界接受到的各种情绪,其中一些可能选择写日记的形式来抒发情绪。
而Z世代则通过制作猫meme表情包视频来向外界抒发内心。
三、文字失语,宣泄负面情绪
如今速食化时代样样追求快,视频看2倍速,外卖预制菜,副业求捷径,简历假数据,业绩搞PPT,所有的东西仿佛都需要搭载一个快进按钮。
长篇的图文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输出,于是90后面对社会选择拖着疲惫的身躯“集体失声”。
新生一代面对互联网犹如穿衣吃饭般稀松平常,他们纷纷选择制作群体表情包来展示他们遇到的一切,使用表情包来替代文字在网络发出声音,宣泄着各种情绪
于是网络空间承载着由新生一代发出的情绪,亦有大部分90后搞笑,自嘲的情绪,抑或是其他希望使用内容驾驭情绪创造财富活跃在不同社交媒体的内容创作者。
四、情绪价值是流量的始发地
我们每天睁开眼打开手机链接上网络空间,浏览着不同社交平台的内容,抖音刷搞笑段子,小红书的家长里短,B站的猫meme视频。
浏览内容的同时,人们也是在获取某种情绪和感受,我在谈爆款作品与意象的联系中谈到不同意象,这就是我们在互联网消费的情绪价值。
掌握着制作爆款内容的密码也意味着拿到流量池的开关,男女对立,情感疗愈,玄学修仙,厚黑淫邪曾经一度占领着流量的始发地。
还有不同社交平台谬撰的爆款起号密码,其实是信息垃圾。
上面谈到当下人们的大部分社交已经从现实转移到虚拟网络中,那么想要获得流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情绪价值势在必行。
下一个流量时代的秘钥属于能够迅速转换视角的内容创作者,对用户内容创作,从”能理解我“到”能共情我“,把积极的情绪价值打包成场景化的情绪产品。
五、结语
在隔着屏幕进行线上聊天时,人们的表达空间非常有限,但表情包就可以很好地补充表达的不足。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表情包也成为不同群体抒发情绪的工具,甚至可以转化为表情包视频,为负面情绪提供一个抒发出口。
当下社会问题频发,人们在网络空间不免沾染戾气,制作舆论对立进而刺激规模性情绪化时间也成为不少机构与个人的牟利工具。
如果你觉得焦虑,彷徨,迷惘甚至烦闷的时刻,或许可以选择放下手机去读一本书,去见一个朋友,去大自然里面走一走,不要让你的脑海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地。
下一个流量时代属于会调控情绪价值的内容创作者,但是宁静的内心只属于你。
本文由@小饼干6178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